<tr id="pfbis"><small id="pfbis"><delect id="pfbis"></delect></small></tr>
<ins id="pfbis"></ins>
  • 
    
  • <ins id="pfbis"><option id="pfbis"></option></ins><menuitem id="pfbis"><acronym id="pfbis"></acronym></menuitem>
  • <code id="pfbis"></code>

      12345678910下一頁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復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go 回復: 383 | 瀏覽: 447035 |倒序瀏覽 | 字體: tT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33 
      經驗值
      5010  
      注冊時間
      2018-7-6 
      BB生日
      2016-07-01

      1 裝修日記寫手

        • 媽媽網輕聊
          給生活加點料

        • 媽媽網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廣州媽媽網
          廣州媽媽網,更懂廣州媽媽

          廣州媽媽網二維碼
      樓主
      發表于 2018-11-12 10:52 |只看該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發短消息 | 加為好友 | 字體大小: tT
      小區 : 珠江金茂府
      預算 : 70.00萬元
      裝修公司 : yz
      戶型 : 四房兩廳
      開工日期 : 2018-11-11
      設計師 : 家語 王瓊
      面積 : 142.00平方
      裝修方式 : 半包
      設計風格 : 北歐 Muji風 工業風
      按裝修階段看日記
      裝修準備(1):(前言1)裝修的動機:將就or不妥協


       我正在參加第六屆裝修日記大賽,寫日記贏10萬現金大獎+名牌家電!記錄裝修中的點點滴滴 ,了解最新最震撼折扣信息,戳我!戳我!戳我!大賽報名網址:https://act.mama.cn/subject/index-id-zhuangxiuapply.html

      最新裝修進展圖更新:(20200922)

      在阿老師大喜之日,蹭一下喜氣更新。



      最新裝修進展圖更新:(20200522)






      最新裝修進展圖更新:(20200114)






      最新裝修進展圖更新:(20191113)




      最新裝修進展圖更新:(20190801)





      預算更新:(20190801)


      項目
      來源
      已支出金額(大約)
      設計費
      實體
      2.5
      施工費
      實體
      16
      櫥柜
      實體
      14
      廚房五金/煙灶/煤氣
      amazon/tmall
      2
      空調
      實體
      4
      油漆
      實體
      2
      電源開關面板/各種線材
      tmall
      0.7

      衛生間龍頭/花灑

      amazon/tmall
      2.5
      瓷磚
      實體

      2

      預埋型智能硬件

      tmall

      0.5
      室內門/護板墻
      實體
      1
      陽臺折疊門/推拉門
      實體
      2.3
      新風
      實體
      1.5
      地暖
      實體
      3
      角閥地漏五金
      tmall
      0.3
      凈水系統
      tmall
      0.4
      浴室隔斷
      實體
      0.2
      燈具
      tmall
      1.5
      消防改造
      實體
      0.3
      兩個衛生間門
      實體
      0.6
      鍋架
      amazon
      0.5
      軟水機
      amazon
      0.6
      室內門鎖門吸
      tmall
      0.2
      空調出入風口定制
      tmall
      0.3
      ac+ap
      tmall
      0.2
      填縫劑
      tmall
      0.1
      主衛生間智能馬桶蓋
      實體
      0.3
      實木地板
      實體
      5
      餐桌
      實體
      2.1
      水泥天花材料施工
      tmall
      0.2
      空氣開關+面板補充
      tmall
      0.1
      中央凈水+大藍瓶
      tmall
      0.4
      電熱毛巾
      tmall
      0.1
      燃氣熱水器
      實體
      0.9
      浴室臺盆
      實體
      0.3
      愛適易e200
      海淘
      0.4
      鉑浪高臺盆補貨
      海淘
      0.3
      投影幕
      tmall
      0.2
      浴室鏡子
      tmall
      0.2
      蒸烤箱定金
      海淘
      1.8
      折疊柜門一期
      實體
      0.5
      肯尼迪椅
      tmall
      0.2
      宜家艾格特+老人房床
      宜家
      0.6
      宜家衣柜燈
      宜家
      0.3
      折疊柜門二期
      實體
      1.3
      定制家具柜
      實體
      4.5
      陽臺洗衣機柜
      淘寶
      0.5
      定制實木桌板/飄窗板
      淘寶
      0.45
      定制新風管道吊架
      淘寶
      0.12
      旋轉鞋架五金
      tmall
      0.13
      定制洗手間鏡子
      tmall
      0.17
      休閑椅一張
      tmall
      0.15
      hue燈具
      tmall
      0.2
      柜子內五金
      tmall
      0.1
      冰箱
      tmall
      1.4
      蒸烤箱尾款
      海淘
      2
      羊毛地毯
      淘寶
      0.25
      書柜+吧臺凳+落地燈+秋千
      tmall
      1
      廚房掛架+電熱毛巾架
      淘寶
      0.3
      窗簾
      tmall
      0.9
      餐椅
      淘寶+實體
      0.6
      兒童床
      淘寶
      0.35
      主人床
      淘寶
      0.8
      客廳沙發+扶手椅
      tmall
      1.1
      掃地機器人+音箱
      實體
      0.6
      電視
      實體
      1.7
      回音壁
      JD
      0.4
      HTPC
      taoabo
      1
      冷飲冰箱
      tmall
      0.14
      陽臺柜
      tmall
      0.15
      兒童書柜
      tmall
      0.4
      書桌
      tmall
      0.5
      配餐柜
      tmall
      0.6
      懶人沙發
      tmall
      0.2
      邊幾
      tmall
      0.2
      防蚊紗窗
      線下
      0.7
      懶貓木陽臺
      線下
      0.9
      綠植
      線下
      0.2
      鞋柜修正
      線下
      0.3
      合計

      95.41

      (2020/1/14)雙十一軟裝陸續到貨中,破90萬。


      (2019/11/13)硬裝畢業,開始各種軟裝購買中,花費81+。


      (2019/8/1)硬裝收尾,各種定制家具下款開始制作,共計已經妥妥超預算,目前77+。


      (2019/4/18)開始扇灰,付了施工三期款,增加了木地板費用和地暖尾款,其他各種雜項,目前共計已過60萬。


      (2019/1/13)水電驗收后,付了施工二期款,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已經花了50萬,現在看進去還是個大工地。

      (2018/11/13)居然上首頁了,受寵若驚,慚愧慚愧,房子還沒敲掉幾塊磚


      我不大會寫流水賬,更多是把事情整理思考后再總結出來,所以慢慢來...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筆芯

      阿里旺旺圖片20181113230308.jpg


      以下正文開始:



      前期準備基本告一段落,進入實施階段,此時才有心情開始記錄這段歷程。

      記錄在媽網,一方面做好記錄避免遺漏,一方面也可以和大家交流取經,裝修不易,主要是把自己經歷的磨難放上來讓大家樂呵樂呵,自己也就緩解了。


      首先談談動機,開發商帶的精裝房,買的時候還宣傳各種高大上,為什么要這么浪費砸掉呢?


      三個原因

      1、審美觀不一致,金毛的裝修偏港式,大理石材用的多,與自己喜歡的感覺差比較遠,但并無貶義。

      DSCF7529.JPG

      2、格局改造的空間大,廚房太小,書房可以和餐廳打通,如果做3房會很舒服。

      884525eff39d77d8bb9293d5eab3f7eb.jpg

      3、裝修工藝太粗糙,大理石本來就易碎,各種破碎,加上一些粗糙的手工,實在無法接受,其實金毛用料還比較好,只能說本來是一桌好材料,做出了一鍋shi。

      圖不放了,看著鬧心。


      當然直接住也沒有太大影響,只是對自己來說,未來數十年就要住在這里,因此在經濟能力范圍內,重新來過是最好的選擇,不茍且,不妥協,就要這么活。

      裝修準備(2):(前言2)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的事!

      廣鋼現在就是個大工地,所以我基本也沒考慮短期內過去住,留給裝修的空間和時間就充分多了,個人認為這個很重要,因為很多更好的想法是在過程中不斷的修正產生的,慢工出細活。


      為什么選家語,原因是很簡單,他們的方案有驚喜,對一直頭疼的主臥給出了完美方案,另外他們對方案很執著,認為好的地方不太和業主妥協,雖然過程很折騰,但其實最終效果會好的多,畢竟專業事要專業人士做。

      格局圖:

      WX20181112-113418@2x.png


      生活的設計并非只是美觀,還有舒適和實用,在看材料的過程中,發現有幾個方面,需要特別找專業的人士來設計:


      櫥柜:LDK的重頭戲就是廚房,水電和儲物設計需要櫥柜公司來做,后續櫥柜單獨說


      中央空調:顏值真的高呀!溫室平衡牛呀!費電?下面還有更費電的...要找專業認證的公司做設計安裝,這東西7分靠裝啊


      新風系統:雙向熱交換,pm2.5,家里領導鼻子異常靈敏還有鼻炎,這個必須要有,難度也是在設計實施,要穿梁十分麻煩


      地暖:剛來廣東,還保持的出門羽絨服回家短袖的習慣,沒想到一身正氣的廣東人回家還要加衣服!地暖對地面有抬高,會影響門,吊頂等因素,費電,但是在北方用過暖氣的都懂的...


      智能家居:這玩意開放商也帶,控制各種燈,排列組合好幾十種亮燈方式,然后可以app控制,然后就沒了,WTF?還是自己搞吧,homekit,天貓系,小米系選一個,豐衣足食,可玩性大,初步自己設計了下,感覺還是相當diao的。

      弱電和智能家居.png



      自學成才:平??纯磿?,推薦家的模樣,小家越住越大兩本書,日常裝修靈感上好好住app,有問題找知乎。




      裝修準備(3):(前言3)設計思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要犯風格強迫癥

      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思考,究竟要一個什么樣的房子?


      《家的摸樣》里,作者說過一句話:

      我始終認為,每一種“風格”都絕非憑空問世,而是從形式形貌到內在神髓,皆原原本本來自當地的環境風土氣候歷史人文生活方式,或是因某種醞釀已久的美感思潮的觸發,歷經長長時間生成演化而來。不問根源因由,只因虛華表象的戀慕,便全盤移植到異國異地任何其它所在;若彼此間并無相似相應的地域、歷史以及生活背景、經驗與歷練做根基,便往往只能流于純粹浮面皮相的模范。


      timg (1).jpg


      這本書嚴重的影響了我對居住的看法,更多的拋開表面的東西,更清楚的明白自己居住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

      本來只有100方的房子,做了巨大的島臺,不但沒有覺得古怪,反而覺得這樣才是自己向往的家。

      timg.jpg


      因為各種原因,在國內和海外都長住過幾套房子,都是長住,所以沒在東南亞見過東南亞風,沒在日本見過日式風,但在中國見到了全世界風,所以很怕固定某種風格的所謂設計,因為可能會流于皮相。


      設計師做的挺好,從頭到尾并沒有和我提風格,而是在圍繞我的審美傾向,生活習慣和愛好進行設計。


      所以我逐漸也總結出了自己對房子的設計思路:


      房子也像一個人,原本是一個水泥容器,只是在其中放了不同的東西,就變成了不同的樣子。


      房子格局是靈魂:如何劃分房子的格局是基礎,大部分的突破都是在這里產生的。

      整體上公共空間以活動為主,要寬闊感,私人空間以休息為主,要包裹感。起居區不要傳統的一面電視一面沙發的布局,要靈活多變的空間,陪伴小孩成長;就餐區兼具辦公和休閑功能,符合現在生活習慣;廚房區要大島臺,可多人協作避免寂寞。


      房子舒適性是肉體:舒適性就是呆在房子里,基本的安全,喝的水,呼吸的空氣,體感的溫濕度,合理的光線,舒服耐用的地面墻面,還有智能化,這些大部分是和房子顏值無關的,但可能是額外花費最高的部分,值不值得,看個人追求。個人認為在經濟能力內,應盡力去滿足舒適性的裝修投入。


      家具軟裝是化妝:可以放飛自我的就是在這里,個人比較喜歡木的元素多一些,這方面還是要多聽設計師的意見。


      總的來說,我的房子不是給客人來參觀的,所以不需要水晶吊燈或者全套紅木沙發(個人偏見),我需要一間可以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更多的在一起玩耍生活,伴隨我們共同成長的房子。


      另外補充兩本書也很好,《理想的家 LIFE in TOKYO》《小家越住越大1&2》,一本是生活狀態的參考,一本是居住功能性的解構。

      timg (2).jpg

      IMG_20181113_224557R.jpg

      IMG_20181113_224526R.jpg

      IMG_20181113_224455R.jpg

      裝修準備(4):(181213)材料采購一期總結:佛山禪城采購瓷磚和衛浴材料

      佛山采購瓷磚的市場非常多,因此還是提前做了功課,首先確定了幾個目標:

      1、網絡品牌,實體品牌和進口品牌都看看,做對比

      2、尋找人造石衛浴的高性價比產品

      3、順便看看衛浴相關產品


      去了兩次,摸索了三個區域:

      1、綠島湖周邊,聚集了一些網絡品牌

      2、季華西路吉盛偉邦,新開不久,有不少衛浴,門窗和家具大品牌

      3、中國陶瓷城,比較全面的瓷磚材料,衛浴材料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三個點距離不算遠,一天時間完全足夠,并且在中國陶瓷城附近還有好幾個大型市場,可以一起看。

      image.png

      image.png


      先說說瓷磚。


      首先是在馬云家,看到了觀博的瓷磚,從頁面展示效果很是符合我的審美,因此列入考察對象,其辦公點和展廳位于綠島湖。



      他家的水磨石磚顏值在線,可惜沒有600*1200的大板。

      IMG_20181118_150456R.jpg


      水泥系列磚是他家的拳頭產品,亞光的色彩挺好,但手感偏粗糙,考慮到清潔難度只有pass。

      IMG_20181118_152052R.jpg


      木紋磚也是同樣情況,紋理和色彩都不錯,手感偏粗糙。


      IMG_20181118_151911R.jpg


      整體來說,觀博的磚顏值高,質量尚可,性價比較高,基本上在100-200/方的水平,和官網價格一致,雙十一時候買最劃算。


      2、進口瓷磚,在中國陶瓷城看的西班牙ck,之前在馬會也看過快步店里的進口磚,品質是沒問題的,而且還有500*1300的規格,鋪出來逼格更高,無奈價格偏高,一般要去到國內的1-數倍,性價比不高,所以連拍照的心情都沒有,灰溜溜的走了。


      3、國內品牌,先去看了幾個本地大牌,東鵬,金意陶等,但基本上看到的磚還是以拋光或者大理石紋理為主,涉及到水泥磚之類要不就是沒有,要不就是幾種型號。

      在中國陶瓷城偶然看到卡布奇諾,門口還擺著一個KAWS的玩偶,覺得應該比較有時尚氣質,于是就進去看了看,沒想到后來問設計師,也是有推薦這個品牌,看來確實是緣分。


      衛浴就選了類似的磚,若隱若現的紋理,表面凹凸明顯且不刮手,洗墻光線看起來很有質感,展廳用的衛浴也是我們看上的觀博,看來確實很搭。

      mmexport1543674457955.jpg


      客餐廳區域大面積鋪裝這種略顯粗糙的大板,看起來粗糙,實際手感比較順滑細膩。

      mmexport1543674454723.jpg

      木紋磚的質感也不錯,無腦一起定下來。

      mmexport1543674461485.jpg


      中國陶瓷城的這家店是廠家直營,因此我們拿到了比其他渠道更低的優惠價格,同時這里的銷售小妹很認真,簡直是在微信上鍥而不舍的跟進,所以推薦有需求的麻油到這里來看看。


      衛浴材料的選擇簡直是奇遇。


      從一開始就決定用臺上盆和獨立浴缸,在搜尋的過程中,看到了大品牌的人造石浴缸,一般報價都在2萬以上,但這并不是個讓人絕望的事情,因為還有萬能的馬爸爸。


      首先找到的一家是B開頭的,人造石浴缸只要6000左右,問了下地址在中國陶瓷城,也是感謝這家店,驅使我第一次到了陶瓷城,才有了后續的發現。

      這家店的人造石臺盆和浴缸造型都很好看,造型也非常多,如果不對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看了后邊2家,會覺得材質上還是稍遜,也會有變黃的問題。但是勝在價格便宜呀。


      其次就是繼續找到了觀博的衛浴,是的就是做瓷磚那家,他們實體在吉盛偉邦,店面相當高大上。


      IMG_20181118_161611R.jpg


      臺盆和浴缸的線條都十分優美,亞光的人造石質感非常的獨特舒適,看過以后你再看回陶瓷的,基本上已經回不去了。


      mmexport1543674450405.jpg

      價格比第一家略貴,也會存在變黃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也是一樣,就是用細砂紙打磨。


      第三家是在中國陶瓷城逛的時候發現,topbath,這家的產品大部分看上去有些夸張,沒有前兩家那么有設計感,但是和店長聊了半天,發現還是有所不同的。

      他家是給科勒做代工的,也就是說科勒幾萬的人造石浴缸,和他家的除了造型不同,沒啥區別。

      此外,他家的浴缸不會發黃,只需要正常清潔即可。

      但是價格也貴一些,要到1萬左右了。


      忘記拍照了,只有資料圖。

      mmexport1543674439910.jpg



      稍微對比一下,高下立判,但還是要在顏值和功能上做取舍,價格不貴的臺盆還是選前兩家,用幾年可以簡單更換,浴缸這個大家伙,還是要用不會發黃的,畢竟四百斤的家伙,只是抬進去就是大工程了。



      浴室隔斷也看了看,和廣州相比沒有什么優勢。


      mmexport1543674465582.jpg


      顏值高的價格也美麗,和廣州沒差,還是在廣州找找合適的,起碼運費和安裝省心點。



      裝修準備(5): (181117)精裝修房,在打拆前還有好多事情做!

      發展商的精裝修房看著空蕩蕩,仔細盤點起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列舉一下,部分物品接受二手,可短我。


      1、空調:開發商自帶1拖2+4臺1匹,計劃改造1拖2+1臺1匹在LDK區,其他三臺拆掉另做他用。

      拆的過程也不容易,奇葩空調位置,兩個柵欄還左右開,只有右邊的窗戶足夠空調通過,拆機師傅經驗還是相當豐富,乾坤挪移最終順利搞定。

      IMG_20181117_155930R.jpg

      拆下來的機器管道這么長,好像攻殼機動隊里生化機器人的感覺...

      IMG_20181117_160536R.jpg

      最后順利塞到車里,剛剛好夠空間,yes!

      IMG_20181117_172229R.jpg

      2、燈:數了數,各種筒燈射燈34個,品牌還不錯,做五星級比較多的西頓,這個品牌比較低調,第一次去的時候說自己只聽說過飛利浦,松下的燈,人家銷售一臉鄙夷的說,哦,那些都是中低端的民用牌子...如果要做吊頂隱形軌道燈可以看看,現場看過,質感和設計超一流。打拆時這些燈可以保留下來,做個備用也好呀。

      IMG_20181117_150109R.jpg

      3、門窗:首先室內門基本上廢掉了,因為要重新砌墻,加上門的樣子實在超出個人審美底線無法拯救,只有放棄掉了。

      IMG_20181117_094703R.jpg

      景觀陽臺門因為要換推拉門,肯定也是廢掉了,生活陽臺門沒有變化,但如果地面高度變化影響可能也小命難保,只能盡力拯救了。

      最后就是大門,也是涉及地面高度和形象問題,多半也是被廢掉的節奏。

      IMG_20181111_111928R.jpg

      對于精裝修房的門來說,因為涉及到地面和門洞的變化,大部分情況都可能無法再用,是最浪費的地方,可惜可惜...


      4、廚房設施:發展商帶了西門子煙灶套裝,消毒柜,水盆,凈水設備,垃圾處理機,正好現在房子廚房更新,于是煙灶和水盆都挪了過來用,其他東西都拆下來,后續再放回新櫥柜里,妥妥不浪費。

      IMG_20181117_094837R.jpg


      5、衛浴設施:兩套花灑,三套洗手盆+龍頭,一個鑄鐵浴缸,兩個馬桶,都是科勒的,都不打算用了,計劃5折出售,已經有麻油在預定了,哈哈。還有2個帶燈排氣扇,后續用浴霸也用不到了,拆下來再閑魚。馬桶留著自己用!

      IMG_20181117_094350R.jpg

      IMG_20181117_094924R.jpg

      IMG_20181117_094917R.jpg


      6、電路系統:施耐德的強電,能用就用吧,不能就閑魚,先等打拆完再說,開關面板也能利舊,但除了看不到的地方,估計也是淪為備用或者二手了,因為顏值問題。

      IMG_20181117_094805R.jpg

      IMG_20181117_095213R.jpg


      7、新風系統:開發商帶的蘭舍新風,從出風口和說明書來看,這是一個單進風的正壓新風,沒有熱交換。工科出身無法忍,還是一個字,換!有想要的可以短我,沒人要就放其他地方用。


      8、其他雜七雜八:包括空調出風口柵格等等,有些可能要打拆時候才能知道。

      IMG_20181117_094856R.jpg



      總之,在打拆之前,這些東西都要仔細的盤點一遍,能提前拆就拆走,拆不走的要明確清單給施工隊長要求保留,尤其是都是新的東西,都當垃圾太可惜。


      今天還是蠻順利,基本上差不多可以進入開工階段了。


      主體拆改(1):(181130)打拆一周多近尾聲:本來沒啥事,還是被代入狗血劇情

      先說說狗血的事。


      來自北方朋友的口口相傳,以及收樓后的各種經歷,我得出一個結論,金毛這個北方物業在南方肯定是水土不服,喜歡各種高大上的做派,但缺乏一顆服務的真心。


      所以在和友贊簽約時,我就提醒,工長要善于和物業打交道,這個物業估計不好惹。


      開工后還好,物業只是每天頻繁的來現場檢查施工情況,看起來還挺盡責的。


      但當垃圾量開始產生的時候,狗血劇情就上演了,物業先是以每天必須清理垃圾,每個區域不能堆放30袋垃圾等為由,叫停施工,隨后就聯系我,各種擺拍室內打拆照片,說垃圾遍地都是,施工隊亂打拆,我當時還奇怪,打拆時候不都是遍地垃圾嗎?

      隨后友贊胡工就收到電話,廣鋼垃圾清理服務隊,時刻為您服務哦...


      你懂的,在這種號稱高端物業的樓盤,居然還能遇上高端套路,果然要贊一個!


      贊的不是別人,是友贊,整個過程友贊胡工沒有推脫,也沒有惡化和物業關系,主動和對方協商清理價格,最終還是搞定了此事,我也沒有出面和物業搞僵,好一招化骨綿掌。


      打拆50%,確實到處是垃圾,物業誠不欺我!

      IMG_20181122_145958R.jpg


      有些墻里還有小鋼筋,但和物業核實過,不是承重,胡工也及時和我確認后,順利拆除。

      IMG_20181122_145907R.jpg

      各種錯綜復雜的消防管道,新風管道,電線和空調,對原有吊頂方案影響很大。

      IMG_20181123_154825R.jpg


      打拆90%,基本上所有的廢料都已經清理出去或者裝袋待運出。

      IMG_20181201_104431R.jpg


      打拆廚房和書房之后的LDK區,采光和通風極佳,空間感非常棒!

      IMG_20181201_110837R.jpg

      IMG_20181201_102205R.jpg

      IMG_20181201_105139R.jpg


      新風和中央空調的設計人員開始入場進行勘測,受到消防管道的影響,還有無處不在的梁,看來其還是要在梁上打不少孔的。

      新風還是考慮利舊原PVC做回風,出風用PE+二級分風的方式,最大限度在減少靜壓損耗和開孔數量上取得平衡。

      IMG_20181201_102216R.jpg

      IMG_20181201_110946R.jpg


      打拆已經接近完成,目前看起來雖然有波瀾,但好在早就做了心理準備,我和胡工都相當佛系,反正不趕時間,慢工出細活吧。

      主體拆改(2):(181202)監理登場,打拆驗收完成


      關于監理:

            初衷只是為了在自己沒空的時候,能幫忙看看工地,所以選監理也很隨緣,覺得牛角監這個名字起的不錯,也沒做其他比較,5分鐘聊天后直接交錢。

            實際體驗下來感覺應該是劃算的,監理在現場挺認真,第一次和施工交底的時候,一項項要求簽字確認,有點鐵面無私的意思。驗收時也把發現的問題逐一列出來,客觀的說,這些問題我這個外行根本看不到,看不懂,避免了后續的一些隱患。  

         

            希望不要立flag打臉。



      打拆驗收:


            為了體現打拆肉疼的效果,我們回顧一下打拆之前的房子。


      DSCF7528.JPG

      DSCF7512.JPG


      看著現在的滿目瘡痍,突然覺得原來的精裝修順眼很多...


      寬敞,門也沒了,小風嗖嗖的。

      mmexport1544750917652.jpg


      客廳現狀,對比一下之前,無言,哈哈


      mmexport1544750859751.jpg


      主衛生間,光禿禿了,這里要做大改動。

      mmexport1544750864809.jpg


      整個驗收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打拆后發現的空鼓上,牛角監很認真的標注出了每個空鼓的位置,雖然友贊也說他們也會檢查,在批蕩時修補,但專門的檢查還是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遺漏,這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mmexport1544750902333.jpg

      mmexport1544750936204.jpg

      mmexport1544750852343.jpg


      整個打拆雖然有小波折,但總算是完成了,看著毛胚房,既愛又恨的情緒,很復雜。

      主體拆改(3):(181210)砌墻+批蕩完畢,空間格局確定


      聊聊友贊的師傅:


            總體上,友贊的師傅都給人一種老實和誠懇的感覺,有時和他們聊天,談到公司必須要求每個步驟拍照上傳,他們沒有表現出不耐煩的負面情緒,而是有點擔心工藝被公司否定,這說明公司的管理是有效而且積極的。


            問到一些專業的工藝時,他們還是很樂意給你炫耀下的,拉筋怎么做,蜈蚣腳怎么牢固等等。如果我自己在拍照,有些師傅就會有些害羞的和我說,他們已經拍了給公司,會通過微信給我的,很是有趣。


            希望這里也不要立flag打臉...

      IMG_20181207_170920R.jpg


      砌墻:

      每面墻都要拉筋,師傅還專門指給我看,看看看,就在這里,我心想看個毛線啊,都是水泥哪里看的到,而且拉筋什么的,我完全不懂??!但表面還是面帶微笑嗯嗯嗯

      IMG_20181207_171032R.jpg


      專門為衣柜準備的薄墻,有蜈蚣腳哦

      IMG_20181207_170829R.jpg


      主臥重新布局后,寬敞了太多,不過有些墻磚放了一些小磚,看起來并不整齊,有專業人士解讀下嗎?

      IMG_20181207_171040R.jpg


      IMG_20181207_170603R.jpg

      IMG_20181207_170938R.jpg


      批蕩:

      牛角監發現的空鼓,都逐個進行了修補,師傅領著我一個個看過了,具體結果等牛角監驗收后更新。

      其他沒什么好說的,都是泥,現場看了起來補了好多補丁,一點美感都沒有。

      IMG_20181212_124517R.jpg

      IMG_20181212_124523R.jpg

      IMG_20181212_124544R.jpg

      IMG_20181212_124624R.jpg

      IMG_20181212_124503R.jpg


      牛角監現場檢查結果還不錯,基本的批蕩把原來發現的空鼓都處理了,剩余問題主要是物料堆放和底盒未拆除,后續處理,不影響整體質量。

      WechatIMG360.jpeg

      水電階段(1): (181220)不算不知道,才剛打拆完就已經花了幾十萬了

      在經歷了雙節,雙十一,黑五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促銷轟炸后,現金和淚水都止不住的嘩嘩流。


      首先推薦一個裝修必備好幫手:風琴文件夾!

      TB2gl8rg4xmpuFjSZFNXXXrRXXa_!!1777107804.jpg


      這個文件夾可以幫助你把所有裝修的訂單,合同和資料都分類收納起來,這樣回顧和檢查非常的方便。


      根據這個文件夾的資料,我粗略統計了下目前剁手的情況。


      項目來源已支出金額(大約)
      設計費實體2.5
      施工費實體4
      櫥柜實體14
      廚房五金/煙灶amazon/tmall1.5
      空調實體4
      油漆實體1.5
      電源開關面板/各種線材tmall0.5

      衛生間龍頭/花灑

      amazon/tmall2
      瓷磚實體

      2

      預埋型智能硬件

      tmall

      0.5
      室內門/護板墻實體2
      陽臺折疊門/推拉門實體2.3
      新風實體1.5
      地暖全款實體3.1
      角閥地漏五金tmall0.3
      前置水過濾(大藍瓶)tmall0.1
      浴室隔斷實體0.2
      木地板實體5
      燈具tmall1






      已經30+了,本來今天想三連更再寫寫佛山采購,已然沒有心情了...


      12.20更新,又花了6萬多,差不多40了,嗯嗯,佛系心態,花錢進度縮小了和裝修進度的差距呀,凡事向好的一面看


      3.10更新,地暖,木地板,燈具,各種輔料又花了8萬多,總計50+了。


      還剩下施工尾款,浴缸,部分墻面效果,美縫,凈水系統,定制柜等硬裝部分。



      曬曬部分剁手成果哈。


      沒打木架的來自德國,打了木架的來自國內,我就奇怪了,遠渡重洋的還這么抗造??國內的包裝非常完好,我都舍不得拆---過段時間直接給櫥柜拉走安裝得了

      IMG_20181202_002125R.jpg



      部分已經到貨的龍頭花灑,算上稅也要比國內折后價便宜一倍以上,感謝亞馬遜 prime讓我這么持家。

      塊頭最大,價格最高的頂噴和落地龍頭都沒到,亞馬遜說有問題,不會是因為太便宜想主動退貨吧。

      IMG_20181202_002436R.jpg



      上幾張展廳里的洗手臺盆預告一下首批材料的佛山采購總結。

      IMG_20181118_161648R.jpg

      IMG_20181118_161704R.jpg

      IMG_20181118_161718R.jpg

      水電階段(2):(181126)重要干貨,新風系統施工總結

      終于開始寫干貨了,因為個人愛好及能力傾向,對電器電子類有著蜜汁愛好與執著,所以還是小有心得,特此總結。


      新風系統的介紹文章很多,我就不再重復,只重點談談幾個選擇和實施的重點問題和思考實踐。


      1、很多人說新風沒什么鳥用,但是實踐出真知,用了才知道。


      新風本身就是一個更高效率的換氣系統,在換氣時還能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和其他附加功能,所以沒有什么太神秘和高端的技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到百朗的店里,一進店就明顯感受到清爽的空氣,我的鼻子非常遲鈍,都感受明顯,更不用說鼻子比狗靈的領導了,簡直贊不絕汪...


      但這畢竟是營銷手段,實際在家如何還是未知,隨著了解這個行業,覺得要做好真的要跨過好多難關。


      2、新風系統很多種類,有條件還是上全熱交換。


      新風送風方式有單向流,雙向流的,安裝方式有吊頂,壁掛,柜式的,過濾方式有物理的,有靜電的。

      這幾年空氣凈化器也流行起來了,所以選擇起來非常復雜。


      先說空凈和新風的選擇,說白了空凈只是過濾空氣,不管換氣,新風兩者都干,有點類似空調和風扇的關系。

      更有甚者,有人發明了小米空氣凈化器的升級裝備,改裝成小型新風系統,號稱米皮...(圖侵刪)

      v2-96b4d76fb1dc0449448e2c5897b05a38_hd.jpg


      而選擇新風,根據家里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形式和設備即可,區別只是效率和效果的問題,但我最關心的,是熱交換問題。

      啥意思?比如夏天,外面35度,家里空調25度爽歪歪,這時候打開新風,把你家涼颼颼的25度空氣抽走了,送來了35度的暖暖的空氣,先別說空調累不累,你著急上火不?冬天也一樣,好不容易打個火鍋把家里搞暖和了,一陣冷風襲來,讓你火鍋變冷飲,心酸不?


      所以熱交換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滴,把屋里廢氣的溫度傳遞給剛進屋的新鮮空氣,降低空氣更換帶來的溫度變化,是不是很重要?

      timg.gif

      還有貼心的動畫演示,所以堅定不移的上全熱交換。


      開發商在售樓時,也高姿態的說,我們為業主提供了新風系統balalala,我打開天花后,看到了一個比排氣扇大了一圈的玩意,單向送風...恩,金毛你果然沒有食鹽,我選擇自己重裝!

      IMG_20181215_102703R.jpg

      可以直觀對比下松下全熱交換的主機,與原來開發商送的小朋友機器的體積差距...


      決定裝雙向新風的人,都被三個問題困擾過,一個就是送回風的方式,一個是用pvc還是pe管,還有是否在梁上打孔


      我把選擇的過程回顧下:


      3、頂送頂回還是地送頂回,這是個頭疼的問題。


      有一個經典的圖,描述了兩個方式的差別。(圖侵刪)

      11-47-24-68-986303.jpg

      所以在一開始,我是堅決要做地送頂回的,因為這樣效果最好。

      但在咨詢了專業人士后,大部分都說沒必要這么做,廣東比較少這么做的,但說不出所以然。

      不甘心后,我又跑到上海和江浙的一些論壇和群里學習,歸納下來,還是覺得做回傳統的頂送頂回。


      主要原因:

      地出風出風量衰減大:用的扁管,走線的時候拐角多,水泥壓上去會進一步的減少孔徑,這樣就導致出風小,但如果風速大,噪音也會很大-想想吹口哨。

      地出風效果難達到:要達到上圖用干凈空氣把污濁空氣拱到天花排出,也就是專業人士說的新風弧,前提是出風量要達到較高水平,而家庭的施工決定了地出風出風量偏小,所以效果難保證。

      timg.jpg

      地出風的顏值雖然高,但是容易藏污納垢甚至堵塞,吹出來的空氣也未必干凈了,時間久了一定是個麻煩事。


      所以雖然很喜歡地出風,無論是理想效果還是顏值,但是考慮到過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放棄掉。


      4、用pvc還是pe?這個比較容易選。


      廣東這邊還沒有明確的傾向,兩者都可以做,pe管價格稍貴。

      江浙那邊已經有比較明確的結論了,pe管更好些,原因并非網上說的pvc有毒,pe可食用,而是以下幾個關鍵

      pe不需要每幾米就接管,可以一通到底,這樣減少中間漏風的風險。

      pe可以適度彎曲,更容易走線,減少靜壓損失

      pvc一般是主干分叉結構,主干孔徑要160或者110,對梁上打孔壓力大,pe一般是分風箱分叉,可以分成75管,降低對梁的傷害,但問題是可能需要打更多小孔。

      O1CN01Izduzn1X9XYIR7g39_!!2169282881.png

      5、梁上打不打孔?確保安全條件下,還是能打則打。


      剛開始想不打孔,用過梁器,就是下面這個玩意。

      timg (2).jpg

      但這個會產生比較大的靜壓損耗,迫不得已才會用。

      在和施工方商討了現場方案后,因為梁都比較厚,而且開發商原有新風已經打孔,說明安全性沒問題,所以還是決定打孔,確保效果。


      現場實施記錄


      1、梁上打孔

      萬事開頭難,我已經做好和物業周旋的準備,所以在接到物業不讓打孔的電話后,我一點也不驚訝。

      經過省略一萬字的斗智斗勇和相互理解后,終于允許打孔了。

      實際上原來的結構由于已經做了一條pvc的新風管道,可以直接用作回風管道,所以只用為送風開辟一條線路即可。

      整個方案設計下來,只需要在陽臺外側打一個進風口,走廊一個110的口,房間再打3個75的口,一共5個過梁的口,還是松了一口氣,最難的一關算是過了。

      IMG_20181210_154942R.jpg

      打孔老師傅,熟練的架好水鉆就開始開車了。

      IMG_20181210_162003R.jpg

      看看鉆下來的水泥墩子,里邊還是有很多小鋼筋的,但都不是主鋼筋,木事!

      IMG_20181210_162332R.jpg

      IMG_20181210_162242R.jpg

      鉆的很順利,效果我只能說,鉆的很圓!


      2、安裝機器和布管

      IMG_20181215_102340R.jpg

      安裝速度只能用掩耳不及迅雷之勢來形容,機器送到就裝上去了。

      IMG_20181215_102449R.jpg

      第二天說送管道材料過去,結果晚上我過去看都裝好了。

      IMG_20181219_094032R.jpg

      主機出來兩個110的主管道,綠色是pe管,白色是pvc的。

      IMG_20181219_094039R.jpg

      經過一級分風箱,110的管道去房間區,兩條75的藍色管道給LDK區送風。

      IMG_20181219_094051R.jpg

      二級分風箱,分出3個75pe管給三個房間送風,采用兩級的分風箱可以大幅減少梁上打孔的數量,但負面影響是到3個房間的風量會有所損失,但LDK區的風量應該是理想的,目前還無法看到實際效果,希望上電效果能夠達到效果。

      IMG_20181215_103050R.jpg


      目前新風安裝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接線,安裝面板和風口的安裝了,等到這些完成后再來更新。


      水電階段(3):(181222)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挑日子進行水電定位!

      2018年12月13日,周四,廣州天氣:多云,東北風3級 ,全天氣溫10℃~14℃,今天我們水電定位,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不間斷的到下午2點結束,工作環境在一個拆掉了兩個陽臺門,真正南北通透的高層房間里,各種形式和強度的風從我們的面龐拂過。


      毫不夸張的說,在屋里的人全被凍跪了,凍成狗了!


      根據統計一共來了七波人,我一共確認了自己預備的15個關鍵問題,其他確認數據太多無法記錄。

      欽佩我的設計師王瓊老師,很有職業精神,風中凌亂的發型不能掩飾她敬業的熱情,下午也沒能留住吃飯,直接趕往下個客戶去了,讓我產生了深深的負罪感。


      這一天的工作量實在太大,我來逐步梳理下水電定位的關鍵總結點:


      1、刷墻固并進行擺樣

      墻固實際上和水電沒太大關系,只是和擺樣工序在一起,效率比較高。

      擺樣很關鍵,不能忽視,把一些家具的實際位置在墻上進行示意,對水電的具**置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有些現場需要調整的需求,就要依靠擺樣來進行預判,同時也避免后續施工時錯誤。


      友贊用的都是樓邦,清遠的牌子。

      IMG_20181215_105944R.jpg


      重點的柜子和床的位置擺樣出來后,看起來水電定位就直觀多了,一切準備就緒。

      IMG_20181215_105203R.jpg

      IMG_20181215_105052R.jpg

      IMG_20181215_105220R.jpg


      2、確定水平線,各種門尺寸確定

      水平線是一切的基礎,而因為地暖的原因,水平線要比普通的復雜,水電鋪好后,先要覆蓋泥沙,找平,鋪地暖墊子和線路,再覆蓋泥沙,找平/自流平,再鋪磚或木地板。


      地暖公司來的一個東北的小伙子,說話簡短而又富有東北韻味,快速和我們確定了高度和面積,溫控器位置后就第一個撤離了,看起來被凍得不行了...

      水平線從基礎底面開始,一共抬高120mm,因為整個層高還有2770mm的空間,而且大部分區域無吊頂,所以整體上高度ok。

      IMG_20181213_144420R.jpg


      陽臺門和室內門確定水平線后就可以量了,其中室內門特意提升了高度,在2200-2300之間,比常規的2050要高一些,做出來視覺效果會更好些。

      IMG_20181215_105036R.jpg

      3、水路定位

      因為涉及到暗裝的龍頭和花灑,浴缸和落地龍頭等,水位定位也花了不少時間,最關鍵還是在入戶的前置凈水上,做了位置預留,并留出增壓泵的位置,在未來如果壓力不夠還有補救的余地。

      IMG_20181213_144559R.jpg


      4、弱電定位

      根據房屋結構,做的覆蓋預測,確定了AP的位置,也就是網線的所在位置,同時預留了智能家居的網線,NAS的網線,視頻播放機的網線等,共計9條線路。

      mmexport1545468608825.jpg


      同時考慮到投影的HDMI傳輸線預留和環繞音響線,這些都是之前裝修積攢的經驗。


      借鑒其他人的經驗,在電視位置預留一個50的pvc管道,用來隱藏各種線路,感覺這個是很實用的一個招數

      IMG_20181213_144416R.jpg


      5、櫥柜定位

      櫥柜對水電要求很高,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櫥柜公司專門派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來現場。

      由于水平面的抬高,島臺的排水高度不再是問題,剛剛好,而陽臺窗戶的窗沿和櫥柜高度接近了,所以必須要犧牲一點內向窗戶的位置來做擋水。

      IMG_20181213_144432R.jpg

      IMG_20181213_144438R.jpg

      6、消防管道調整

      原來裝修帶的消防管道對吊頂方案造成了巨大影響,還好有調整的余地,不過就是要花錢...

      咬咬牙也要干啊,為了舒適度,又保證了安全。

      IMG_20181213_144450R.jpg

      IMG_20181123_154857R.jpg


      7、開關,插座和燈定位

      所有其他都搞定后,就是按照圖紙畫畫畫了,每畫一個就是錢啊,最終預計100多個電位是起步,不過應該也是普通水平,因為智能開關用的多,基本沒有雙開電位了。

      另外預留了一些特殊的電位需求,像物業的對講系統,智能家居控制面板,地暖新風空調面板等等...

      IMG_20181215_105157R.jpg



      以上,最辛苦和復雜的水電工程終于開頭了,整體上規劃設計的比較細致,希望后續實施一切順利。

      水電階段(4):(181229)空調施工+水電施工尾聲,春節前搞定水電

      日記終于快趕上施工進度了...


      第一部分 空調施工


      原開發商一共提供了1套一拖二,4套掛機,都是大金的,但是款式比較老。

      原來以為大家都認識大金,結果上次被媽友問大金是什么牌子...語氣感覺可能還不如海爾格力。

      大金做中央空調很出名,但是民用掛機一般般,所以不接觸的不認識也正常,有興趣可以去電商網搜一下,感覺他家掛機性價比實在低。


      本著最大節約的原則,重新制定空調方案:

      1. 顏值壓倒一切,必須做中央空調/風管機,因為這樣才能藏在天花中。

        結論:原來的一拖二可以用,這樣再加一套一拖三給房間;而且原來位置及其不合理,需要工程調整,正好選大金一起做。

        1546070912426.jpg

        如上圖,原來的兩臺內機都放在了不到20平方的客廳,餐廚區域完全沒覆蓋。

        1546071744367.jpg

        現場打拆后看的很清楚,為什么不放一臺到餐廳呢?因為中間有幾道梁...穿過來施工成本肯定高很多,而且這兩臺主機只有遙控器,沒有面板,所以每次開機你按了開機后,要仔細聽有沒有開機的提示滴滴音,或者用手來感受出風。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開發商的精裝修,嘖嘖,你懂得。

      2. 需要考慮空調和智能系統的對接。

        日系的中央空調,基本上都有三類通用控制方式,紅外遙控,面板控制,485總線。

        面板控制是標配,新的1拖三都帶了面板,趁機也把老的機器配了面板,只是老機器真的型號太老,沒有新的86面板,只能用老的12面板,是個小遺憾。

        紅外遙控老的機器已經帶有,新的機器面板也帶有,所以紅外控制搞定,而且紅外控制是最低成本的智能控制手段,缺點就是不夠穩定。

        1546072770223.jpg

        這兩個可憐巴巴的小辮子就是紅外接收器了,安裝后要盡量放到紅外發射器可見的位置。

        RS485最早來源于工業控制,這種通信方式簡單抗干擾,后來施耐德在上面定義Modbus協議標準,現在大部分的空調都遵循,現在網上也有很多485轉homekit或者自有控制網關的設備在賣。但悲劇的是客廳的空調真的太老了,問遍了都說不支持485,所以只有紅外方案可用了,悲催。


      3. 要有溫濕平衡功能。



           首先客廳的兩臺肯定是沒有了,因為型號真的真的太老了...

           其他的幾臺都用vrv的主機,必須上溫濕平衡!

           啥是溫濕平衡?

      timg2.jpg

      23123.jpg

          看圖說話吧,廣東天氣經常濕冷濕熱,溫濕可以說極度不平衡,所以溫濕平衡要比僅僅做溫度控制體驗效果好很多,目前大金做的算不錯的,但是遺憾在于,公共區域的空調型號太老老老了,不支持,另外內機要比傳統內機更大,吊頂需要更大些。


      空調外機安裝:

      步步都是坎。

      因為原來空調位是上下兩臺的,所以中間的隔板要打掉,挺佩服施工人員的,懸空施工一會功夫就搞定了,我看的提心吊膽。

      IMG_20181227_140429R.jpg

      別人家的空調位,上下兩個,中間有一層隔板。

      IMG_20181227_140425R.jpg

      我們家打完就這樣了,真心佩服。

      IMG_20181227_141954R.jpg

      IMG_20181227_110531R.jpg

      這么大一臺主機,就是這樣吊著放了進去,注意還有一個百葉窗擋著,真是藝高人膽大。


      內機安裝

      三臺內機安裝就容易多了,鉆了幾個洞,裝機器,走線路。

      IMG_20181227_145029R.jpg

      進行焊接安裝。

      IMG_20181227_152405R.jpg

      最大限度的貼邊走,減少吊頂的空間占用。

      IMG_20181229_102843.jpg

      新安裝主機的完工效果,保護好,等待后續的調試。

      IMG_20181229_102833.jpg

      老的兩臺室內機也不放過,重新布置后,位置合理多了,分別覆蓋L區和DK區。

      IMG_20181229_102458.jpg

      最后也不能忘記空調面板,所有的面板走位和線路預留完畢。

      IMG_20181229_102932.jpg

      空調實施收工!等待后續的面板安裝和調試。


      第二部分 水電施工


      水電施工首先看看施工材料。

      IMG_20181227_140727R.jpg

      IMG_20181219_172347R.jpg

      IMG_20181222_145327R.jpg

      友贊提供的PPR和PVC管,都是保利的,電線是廣州慶豐,都是按照合同要求,后續也由牛角監監理進行了檢查,貨真價實,贊一個。


      水電走位,走位~~

      IMG_20181227_155011R.jpg

      整體手藝我覺得很ok,牛角監很認真的建議弱電和強電交界處要做扛干擾處理,另外需要進一步加固走線管,過完元旦讓我繼續虐電工。

      IMG_20181229_103008.jpg

      室內全部用熱水管,在廣東沒有太冷天氣條件是妥妥的。

      IMG_20181229_103050.jpg

      暗裝的衛浴設備已經放置完畢,現在看不出什么門道,將來的顏值擔當啊。

      IMG_20181229_104332.jpg

      電視位置特地留了50管,方便未來隱藏電視的電源/視頻信號線。


      底盒部署

      底盒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之前遇到過面板安裝后,總是有幾個面板微小的歪斜和對齊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底盒本來就不太齊。

      還好現在這個世紀難題已經被廠家破解了,前提是你自己買好一點的底盒,每個底盒可以扣在一起,保證連接整齊。

      IMG_20181220_190402R.jpg

      作為參照物,看看原來裝修的底盒,擺放很自由浪漫,面板原效果我就不放了,看著鬧心。

      IMG_20181222_144050R.jpg

      IMG_20181220_190434R.jpg

      看看新的底盒,無論放幾個都整齊劃一,因為都是扣起來的。

      IMG_20181229_135053.jpg

      為了測試下效果,另外試試西門子底盒和非西門子面板的兼容性,擺放了一下,效果自我感覺良好哇。


      總線位置布局

      為了確保合理的控制,對進門的強弱電區進行了仔細規劃,確??刂票憬?,安全可靠。

      1546075979734.jpg

      看到密密麻麻的線,成就感滿滿的。


      目前還剩余水電工作:

      1. 掛壁水箱設備到貨后,進行安裝。

      2. 浴缸龍頭暗裝。

      3. 排水管道安裝。

      4. 各種走線細節調整加固。

      5. 煤氣管道安裝。


      水電是目前我盯的最細的環節,幾乎天天都要來檢查一下,因為很復雜,加上預留地暖空調等等線路,非常容易錯漏。

      中間糾正了用錯網線,水箱設備缺失,浴缸龍頭接頭缺失,各種面板位置調整等等問題,如果不及時發現,后續就麻煩了。


      總算可以喘口氣,元旦休息一下了,給自己筆芯。

      水電階段(5):(190109)水電階段的衛浴/電器布置設計,實施與總結(應該也算干貨)

      早在初期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較為模糊的水電設施需求,在實際的水電施工階段,根據現實情況不斷的調整和清晰起來,趁著水電驗收前,做個梳理總結,看看還能發現什么錯漏不。


      一、電器部分

           1.燈光設計

           燈光設計其實比較省心,因為有專業設計王老師在,沒什么好操心的,而且大家審美和思路很統一,堅決不用浮夸風,網紅款(比如分子燈)和宮廷水晶燈,盡量見光不見燈,于是整個燈光設計就走向無主燈設計了。

      light1.jpg

      light2.jpg

      light3.jpg

      盡力在馬爸爸那里選了幾張,這些燈單獨看都挺好看,但是放在國內這些層高不足3米,區域面積連20都不到的地方,真有一種不忍直視的美。以上感受純粹個人審美觀,無任何歧視含義。(圖侵刪)


           個人總結,燈決定了幾個關鍵因素:

      • 墻壁開關的形式和數量

      • 燈的造型帶來的裝飾美感

      • 光線帶來視覺上的高級感

      • 最重要的-燈光照明或者燈光氛圍功能


      所以在燈的選擇和設計上,主要分成了兩大類進行考慮,第一類是照明燈,功能為主,以筒燈,射燈,斗膽燈,軌道燈等考慮,第二類是裝飾燈,顏值點綴為主,以餐廳吊燈,兒童造型燈,氛圍燈帶等考慮。

      v2-b7e9e7c6918a1ab462690e6cac86960d_b.jpg

      這張圖能很好的詮釋用燈的方式了。(圖侵刪)


      第一類燈:原來我以為松下,飛利浦已經是很好的燈了,經過西頓的洗禮后,開始了解一些基本知識,炫光問題,cob封裝,大廠芯片;也觀摩感受了知乎燈神的傲慢和撕逼...

      v2-4478890d884e73c0cefa106286cdd67a_hd.jpg

      燈的門道非常多,除了我們普通人關注的亮度,色溫等等外,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差異,正是這些差異,讓燈的品質有了差異,而很多細節照明的效果也會因此變得不同。


      v2-4aa0f0244b5632835c3f5dc60cd547f0_b.jpg

      這是別人的家,雖然沒有主燈,但是照明效果錯落有致,質感非常棒,向其努力學習。(圖侵刪)


      第二類燈:裝飾燈,喜歡啥就買啥。

      TB258UiDKySBuNjy1zdXXXPxFXa_!!2207712803.jpg

      這次比較別致的是,設計師王老師在景觀陽臺放了地燈,瞬間感覺高大上。

      TB2Q6SzmhTI8KJjSspiXXbM4FXa_!!2738299213.jpg

      yeelight的燈帶也必不可少,安裝方便無需埋線,還可以變換顏色,關鍵是可以接入智能家居平臺形成聯動。


      開關面板,放在哪里是很關鍵的,因為這次用了aqara面板,因此大部分的區域都不需要雙控了。

      WX20190109-124538@2x.png

      王老師設計的燈光,各種開關位置一目了然。

      其中關鍵是為了智能家居控制,核心的開關全部使用智能開關,同時接零線。

      WangWang20190109130016.jpg

      上圖買錯了,買成單火版的,存在一定的led頻閃風險,全部退貨換零火版。

      圖片 1.png

      燈具廠家給的燈光方案,整體上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調整,對比現場施工的燈光電位,已經滿足要求。


      2.三大件

      過去的三大件是啥?

      WechatIMG581547010172_.pic_hd.jpg

      WechatIMG591547010173_.pic_hd.jpg

      WechatIMG601547010173_.pic_hd.jpg

      現在最流行的三大件是啥?

      WechatIMG571547010172_.pic_hd.jpg

      這三方面除了地暖還未實施,其他兩方面都單獨一個章節總結過了,這里不啰嗦了。

      重點只說智能化。

      空調方面:

      老的LP機型原來是用有線485來連接控制,這次因為要增加控制面板沒多問,結果還是坑,這個型號只能485和控制面板二選一,所以沒辦法,只能未來用紅外進行遠程控制了。

      WechatIMG61.jpeg

      新的VRV可以用485(modbus)來控制,而且只需要接一臺內機即可,于是原來預留的一條網線就有用了,直接部署到空調內機位置。

      WechatIMG62.jpeg

      新風方面:

      新風的485控制有專用面板,已經準備就緒,等待上電調試時連接,同樣用網線直接連。

      地暖方面:

      地暖的溫控器居然讓我找到了小米平臺的!佩服自己的機智!這樣基本上就無腦接入控制平臺了。

      WX20190109-131530@2x.png


          3.影音電器

          這方面十年前裝修就研究差不多了,所以輕車熟路,一般就是預留hdmi線,音響線以及合理的電位即可。

      這次有些不同的是做了隱藏式的投影幕布和投影吊架,所以電位和吊頂需要預留充分。

          幕布需要和柜子做聯合設計,電位預留好就ok,沒什么難度。

          吊架比較麻煩,因為天花已經被各種管道盤踞,無法貼定安裝,需要向下吊10cm再裝,仔細和商家核對后,確認吊頂高度足夠放置。(原諒靈魂畫風)

      WechatIMG63.png


          4.生活電器

      • 烤箱,蒸箱預留4方獨立線路

      • 洗碗機預留電位和排水位

      • 消毒柜預留電位

      • 垃圾處理器和凈水設備預留電位

      • 熱水器和回水泵預留電位和煤氣位

      • 洗衣機,干衣機預留電位和排水位

      • 小區對講管理系統重新接線


        櫥柜廠家確實很專業,水電階段上門數次來確定各種細節位置。

      WX20190109-133208@2x.png

      • 煤氣也全部順利搞定。

        WechatIMG64.jpeg




      至此電方面的細節問題基本關閉,為智能家居的接入也都做好了準備。


      二、水位和衛浴

      按照施工的難點來梳理,重點在三個方面。

      1、入戶及廚房區域

      WechatIMG651547432326_.pic_hd.jpg

      總水閥控制區域,預留前置凈水,還缺一個旁路。

      原來開放商帶的前置是3m的pp801,好處是過濾精度高,缺點是要定期換pp棉濾芯,同時對水壓有少量損失。

      目前還未想好是用濾網式還是大藍瓶前置,具體等櫥柜入場看看空間再定。

      TB2zBOhex1YBuNjy1zcXXbNcXXa_!!49900160.jpg

      個人傾向于bwt hws,整體口碑還是很好的。大藍瓶雙瓶配置也很好,還能過濾一定氯氣,但空間占的多,壓損也大。

      WechatIMG73.jpeg

      排水方面,難點在于島臺的下水,因為要一定的高度差,原室內排水位置比較高,容易反水,因此重新在地面做了一個下水管道,連到原來的陽臺排水位。

      可以這么實施的前提是,地面整體要太高幾公分,由于恰好做了地暖,這種高度要求正好可以滿足。


      TB2lXmovKOSBuNjy0FdXXbDnVXa_!!3048822382.jpg

      兩個水盆位置都預留了垃圾處理機的位置,原來開發商帶了一臺貝克巴斯的f5,直接用在大單盆位置,用于廚余垃圾處理,而且這里的下水直接接原來的主排水,口徑大,堵塞可能性小。

      島臺規劃一臺入門級垃圾處理機,初步考慮愛適宜,試試交流電機如何,另外這里只處理一些餐前垃圾,減少管道負荷。

      WX20190114-105613@2x.png

      媽網裝修群里,對是否用垃圾處理機的意見可謂旗幟鮮明,堵塞管道的擔憂是主要的反對意見,個人通過各種資料學習后認為,導致堵塞的不是廚余垃圾本身,而是固化的油污,導致油污固化產生是和使用習慣有關系,熱油直接倒入下水管道,容易在冷卻后固化堵塞,所以垃圾處理機商家也明確寫清楚了,家里即使不用垃圾處理機,這么干也會堵塞管道呀。


      爆水管的控制需要智能家居來解決了,目前還在測試中,希望能夠成功實施。


      2、壁掛式馬桶

      原來根本沒有考慮過馬桶問題,是因為開發商原來帶的就是壁掛式,本著不浪費的出發點,重新安裝原馬桶,沒想到跳進了坑。

      WechatIMG761547434845_.pic.jpg

      壁掛式馬桶的核心不是馬桶,是這么個玩意,壁掛水箱,拆下來以后的樣貌慘不忍睹,心里嘀咕這個到底還能用不?

      問了吉博力官方客戶,答復還可以用,買點配件就可以啦,于是買買買。。。到貨了師傅說不行哦,還缺支撐底座xxxx,于是又聯系客服買買買...

      折騰了2周,工期也耽誤了一周,最終結果了全新買了一套,原來 兩套拆成一套。


      WechatIMG741547434845_.pic.jpg

      心靈手巧的電工師傅,硬是把兩套舊的組合成一套,因為一套是壁掛式,一套是支架式,很多配件不同,難度挺大。

      WechatIMG751547434845_.pic.jpg

      全新的就妥妥的輕松安裝好了。

      TB2EHQ1fgFkpuFjSspnXXb4qFXa_!!924259903.jpg

      壁掛馬桶唯一的好處,就是顏值高,不接觸地面,容易清理地面,但是水箱損壞就麻煩了,要拆墻重新搞。


      3、衛浴五金安裝

      WechatIMG691547432332_.pic_hd.jpg

      明裝花灑是最簡單的事情了,完全沒難度。

      WechatIMG721547432336_.pic_hd.jpg

      暗裝花灑就不同了,高度,深度,還要考慮頂噴的位置,還好水電師傅老司機,有經驗,很快就搞定了。

      WechatIMG711547432335_.pic_hd.jpg

      坑的是浴缸位置的落地龍頭,原來以為買了龍頭就行,沒想到怎么都裝不好,和師傅研究幾天才明白,還需要一個連接件,就是上圖黑乎乎的東西,這玩意就差不多2000...


      三、水電驗收

      WechatIMG681547432331_.pic_hd.jpg

      WechatIMG661547432328_.pic_hd.jpg

      WechatIMG701547432333_.pic_hd.jpg
      整體很順利,加壓測試通過,弱電測試通過,電路測試通過。

      剩下來還有局部的水管高度和排水要調整,其他都OK了。

      最后就是交錢了,哈哈。


      四、智能家居總控

      有時間再專門開一個章節慢慢總結,現在先簡單梳理下。

      總的來說,現在靠譜的成型產品系列,小米或者天貓系,其他的如果沒有興趣折騰就不需要考慮了,也不需要繼續看后文了。


      因為涉及到三大件的接入問題,僅僅依靠小米平臺目前還不能完全搞定,而且小米的智能化程度也不算太高,因此入坑自建平臺是必然的。

      如果找公司做,基本架構都在KNX或者modbus基礎上去做,簡單些的做mqtt就可以了,但收費昂貴,可擴展性幾乎沒有。


      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用開源平臺搭建一個智慧家居中心!

      好在世界上還是有這種大神的,homeassistant就是一個開源且及其強大的智慧家居平臺。

      最近鼓搗了一段時間,有小小的成就了,先show一下效果,后續有空再慢慢寫出來。

      smarthome .gif

      試試看媽網新的gif功能好使不,哈哈



      水電階段(6):(190223)春節后開工,地暖被吹飛了!依舊干貨滿滿

          廣州最近幾天夏天和冬天無縫切換,中間還摻雜著濕度超過90的回南天,酸爽的不要不要的,幸好大家都已經春節返工,都能一起體驗,誰也沒落下,哈哈哈。

          正題之前先閑扯,壞天氣更讓人懷念春節期間的美好時光。

      IMG_20190206_174818.jpg

          春節期間,即使是散步,也是陽光燦爛的心情。

      DSC04130.jpg

          再跑到外面呆幾天,吃吃喝喝玩玩,重新恢復活力。

          言歸正傳,終于把新中地三大內容寫到了最后一部分,地暖。


      1、廣州御寒的必要性

          對于很多人來說,在廣州這個四季如春的地方裝地暖,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今年,冬天懶洋洋,連個羽絨服都沒機會穿,動不動還要穿個短袖過冬,簡直不要太爽。

          mmexport1550930171341.jpg

          但是你忘記了這周的大冰雹了嗎?或者在我寫帖子的這兩天,出去感受下從30度直降到10度還下雨的感覺?

          B5D015FFB7F1D1FE71F40468462B8C1F.JPG

          廣州歷史天氣變化趨勢顯示,最冷的時間一般在11月底到2月,氣溫會下降到15度,最低氣溫10度。(數據來自廣東氣象網)

          如果考慮一些異常天氣,比如2016年廣州飄雪花,實際上可能還會存在更冷的情況。

          但事實表明,廣州還是存在2-3個月的寒冷周期,在這段時間內,平均氣溫將低于人體舒適溫度下限18度,因此不要被一時的陽光所迷惑,也不要以為廣州只冷那么幾天,那是你想湊合過或者省錢的借口,舒適御寒措施是十分之必要的。


      2、選取合適的采暖方式

          先說結論,地暖在供暖上是最佳的選擇,沒有之一,其他方式因為物理限制,只是在空間和效果和成本上做了平衡。重點提醒妄想用空調來制熱的朋友,效果最差,成本最高,不如不開。


          為了尋找最優的制熱方式,我幾乎把典型的幾類制熱設備都買遍了。

          (1)空調制熱:這是大眾最普遍的廣式供暖法了,但這種方法是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

      timg.jpg

          首先是效果問題,物理學告訴我們,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想想熱氣球原理),所以空調吹出熱風后,還沒下降到地面,就上升到天花,導致上熱下冷,而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我們一般不具備倒掛在天花的能力,基本都是在地面或坐或臥,所以基本還是涼涼。

      02c384d8210a401585054ebc15242843_w300X148_w196X96.jpg

          上圖已經清楚表明了空調和地暖的溫度分布,實際上可能差的更遠,因為空調功率有限,要知道,一臺1.5匹的空調,制熱功率也僅僅1000W左右,所以也只能溫暖下你家的天花板。

           如果真的要用空調供暖,記得把風口調向地面,祝你幸福。


          (2)電暖吹風機:早期買了國產3000W的,幾百元,一年完蛋,距離2米內有效。后來換成戴森,想著貴點效果好點,結果還不如幾百的,1米內都無效,只能作為浴霸預熱衛生間。

      O1CN01lnseY2201PNjSa3NL_!!4076896789.jpg


            根本原因在于,人的體感溫度和空氣流速有關系,熱風吹在身上,速度快樂,其實感覺并不熱。


      (2) 電暖氣爐:這種發熱的方式也有多種,目前體驗效果最好就是上面這貨,在小房間里和地暖效果類似,他自己也是這么宣傳的。

      O1CN011KIcNEy2eAeTabP_!!2148161141.jpg

         

       

      O1CN011KIcNMOgwCX3rCS_!!2148161141.jpg

          注意看上圖,和空調原理是不是一致的?他的空氣流向是從上到天花再到下方進行循環制熱,如果在小房間里,效果很好,如果空間太大,還沒走到天花盡頭就涼涼了。

          所以,大空間也是無效的,而且要在每個空間放一個設備,使用便利和美觀都打折扣。


          (4)地暖:供暖最佳選擇,感覺自己已經到達了巔峰。

          首先講優點,從腳底傳上來的溫暖,才叫溫暖,能夠冬天在家短袖赤腳,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目標。

          其次講類型,主流有兩種地暖,水地暖,電地暖;水地暖是用熱水流動帶來熱量,運行成本較低,適合大面積鋪設,但因為水本身的水垢和腐蝕等問題,水暖設備要定時清理,北方和別墅比較多用;電地暖一般是發熱電纜為主,鋪設后無后續維護要求,但用電量大導致其使用成本高,一般適用于面積較小的房子,目前還有一些新型電地暖,采用碳纖維等方式發熱,但初步研究后,覺得其由于要多塊拼接,存在一些用電安全隱患。所以對我來說,最佳的選擇,就是發熱電纜方式的電地暖。

          再說說地暖的安裝,無論是哪種地暖,鋪設的方式都和下圖類似,簡單說就是地暖管道會被封在水泥里,所以輕易壞不了,但是壞了就非常麻煩。

          timg (1).jpg


          同時因為地暖鋪設,整個房間的層高會抬高,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找平至少要2次,各種大門,室內門高度變化要重做,陽臺門需要重做,廚房和洗手間高度也要配合調整,吊頂也需要配合避免層高過低的感覺等等,所以其實做地暖,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最后是使用成本,很多人會覺得地暖很費電,真的費電嗎?


      方式功率覆蓋范圍效果
      空調1000W10-20平方
      電暖吹風機2000-4000W2-5平方
      電暖爐1000-4000W10-20平方
      電地暖1000-6000W10-60平方


      按照典型的產品,以及我家的地暖設計方案進行了初步評估,預計電地暖的成本應該是采暖的平均水平,當然這也和整個房間的保溫能力相關,最終還是要住進去再用數據來證明。


      3、地暖施工過程,沒想到差點被廣州冰雹給毀了

      師傅是元宵節開工的,很敬業,于是我也很配合的送了開工利是,大家都開開心心。

      物料很簡單,輕松送上樓。

      IMG_20190219_113924.jpg

      發熱電纜選用的是ENSTO,也算是世界知名品牌,按照某排行APP的數據,排在第二名。

      Screenshot_20190223_230648_com.icloudoor.bizranking.jpg

      電纜直接是從芬蘭寄過來的,標簽等都在,觸感也十分爽滑柔軟(問號臉)

      IMG_20190219_114207.jpg

      IMG_20190219_114003.jpg

      IMG_20190219_113938.jpg

      接下來就是鋪保溫棉,反射膜,固定鐵絲網,線纜鋪設等等...應該說主要是師傅的手藝

      IMG_20190219_182215.jpg

      IMG_20190220_135556.jpg

      這里有一個細節,就是溫控探頭,因為線纜過熱會損毀,所以必須要通過溫度探頭得到溫度后,使用溫控器進行控制,所以可以看到,溫控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大腦。

      選擇溫控器是一個很漫長和糾結的過程,因為大部分溫控器都是針對水暖為主的,比如顏值最高的NEST。

      TB2TngbdXXXXXaYXpXXXXXXXXXX_!!194000490.jpg

      同時考慮到溫控器需要和家里的智能設備進行聯動,比如根據室內環境情況進行自動設置等等,所以能接入智能平臺也是一個要素。

      但是國內,幾乎沒有這種東西,都是傳統的溫控器。下圖已經算是進口好看的了,國產的真的辣眼睛。

      41ubKfw7EoL.jpg

      但是沒想到,小米體系居然有一個奇葩,還居然讓我找到了。如果有心,可以在米家APP里,找環境電器設備,可以看到唯一一個地暖設備,就是下面這貨。支持米家智能聯動,陣列觸摸,逼格滿滿,價格實惠,還要啥NEST?

      20160926114554_5399.jpg

      但是現在居然在淘寶下架了,我十分擔心我還沒安裝就沒有售后了...

      所以多了個心眼,在其溫控探頭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個地暖公司的溫控探頭,以后如果有問題,換個面板就行。就是下圖中兩條白線,亮晶晶的請問你看清楚了嗎?

      IMG_20190223_113114.jpg

      IMG_20190223_113035.jpg

      最后經過測試,一切正常,完工效果如下。

      IMG_20190221_165431.jpg

      IMG_20190221_173002.jpg


      如果你以為這一切都順利結束了那就太naive了,還記得那天下起的冰雹嗎?在我這間沒有任何門,南北相當通透的房間里,刮起了颶風,第二天去現場看的時候,變成了這個鳥樣。

      IMG_20190223_105550.jpg

      IMG_20190223_105558.jpg


      各種錯位凌亂,而且上面的鐵絲網已經固定好了,根本無法調整。

      無奈只好再請地暖公司安排工人前來救駕,終于在今天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恢復原貌(中間心酸過程省略1000字)。

      在北陽臺用木板擋風,避免再次悲劇。

      IMG_20190223_112819.jpg

      重新整理后平整如初,經過測試也一切正常,還算是驚嚇,不算驚險。

      IMG_20190223_113007.jpg

      房間因為有窗戶擋風,所以完全沒有影響。

      IMG_20190223_120024.jpg


      地暖正式完成,接下來就是友贊下周開工做泥水,把地暖覆蓋固定后,就不會出現被吹飛的尷尬啦。




      泥工油漆(1):(190120)春節前最后一波,地面第一次找平,收工!

      水電收工后,基本上已經到了一月中旬,大部分工人都要回家過年了。

      與胡工商量后,我本來是想年后再開工繼續,但胡工建議保護地面管道,把地面先做一次找平,年后開工就可以鋪地暖。

      有道理,于是就開始泥水實施。


      WechatIMG971548041597_.pic_hd.jpg

      泥水師傅還是砌墻的師傅,手藝很扎實,一天時間就全部搞定了。

      WechatIMG981548041598_.pic_hd.jpg

      普通找平也是個經驗活,拿個木板刮刮刮,所以木地板還是做自流平更平一些才是。

      WechatIMG961548041595_.pic_hd.jpg

      找平完畢,地面有種詭異的美感。

      WechatIMG941548041576_.pic_hd.jpg

      第二天電工開始封墻面,電工自己沒來,派來幾個小弟,很不注意地面保護,墻面做的也馬馬虎虎。

      WechatIMG931548041562_.pic_hd.jpg

      給胡工電話后,胡工表示年后重新安排整改。

      WechatIMG891548041496_.pic_hd.jpg

      第三天胡工自己來工地,澆水保護后,對不合格的地方進行了記錄,并安排年后的整改修補。

      WechatIMG901548041523_.pic_hd.jpg

      周末跑來工地,看著暖暖的陽光灑在家里,想想入住后的美好畫面,感覺美滋滋。

      WechatIMG881548041484_.pic_hd.jpg

      WechatIMG831548041401_.pic_hd.jpg

      至此,節前的工作全部結束,可以松口氣準備度假了。


      WechatIMG811548041370_.pic_hd.jpg

      恰逢第二批收樓,整個花園開放了大半,于是帶娃逛逛新小區。

      WechatIMG791548041357_.pic_hd.jpg

      WechatIMG801548041366_.pic_hd.jpg

      感慨,雖然金毛有著各種毛病,但也在不斷的改善和適應中,裝修過程中雖然也存在挺多坑,但只要本著解決的問題的出發點,都沒有太大的難度,也慶幸這次裝修,到目前遇到的商家和施工人員都是挺認真做事的,希望年后能夠一帆風順一鼓作氣啥都配齊!


      年前就更新到這里,預祝各位看官麻油新春闔家幸福!


      泥工油漆(2):(190223)春節后開工,地暖被風吹走了!又是干貨滿滿

       面對最近糟糕的天氣,只能通過圖片來表達我對春節天氣的美好回憶了,預祝各位開工順利!

      IMG_20190206_174818.jpg


      1、廣州御寒的必要性

          對于很多人來說,在廣州這個四季如春的地方裝地暖,是完全無法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今年,冬天懶洋洋,連個羽絨服都沒機會穿,動不動還要穿個短袖過冬,簡直不要太爽。

          mmexport1550930171341.jpg

          但是你忘記了這周的大冰雹了嗎?或者在我寫帖子的這兩天,出去感受下從30度直降到10度還下雨的感覺?

          B5D015FFB7F1D1FE71F40468462B8C1F.JPG

          廣州歷史天氣變化趨勢顯示,最冷的時間一般在11月底到2月,氣溫會下降到15度,最低氣溫10度。(數據來自廣東氣象網)

          如果考慮一些異常天氣,比如2016年廣州飄雪花,實際上可能還會存在更冷的情況。

          但事實表明,廣州還是存在2-3個月的寒冷周期,在這段時間內,平均氣溫將低于人體舒適溫度下限18度,因此不要被一時的陽光所迷惑,也不要以為廣州只冷那么幾天,那是你想湊合過或者省錢的借口,舒適御寒措施是十分之必要的。


      2、選取合適的采暖方式

          先說結論,地暖在供暖上是最佳的選擇,沒有之一,其他方式因為物理限制,只是在空間和效果和成本上做了平衡。重點提醒妄想用空調來制熱的朋友,效果最差,成本最高,不如不開。


          為了尋找最優的制熱方式,我幾乎把典型的幾類制熱設備都買遍了。

          (1)空調制熱:這是大眾最普遍的廣式供暖法了,但這種方法是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


          首先是效果問題,物理學告訴我們,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熱氣球原理。

      為了覆蓋更廣面積,空調一般是平行地面送風,通??照{出風口在天花附近,所以熱空氣會很容易聚集在頭頂以上,所以你懂吧。

      timg.jpg

      02c384d8210a401585054ebc15242843_w300X148_w196X96.jpg

         上圖已經清楚表明了空調和地暖的溫度分布,實際上可能差的更遠,因為空調功率有限,要知道,一臺1.5匹的空調,制熱功率也僅僅1000W左右,所以也只能溫暖下你家的天花板。

           如果真的要用空調供暖,記得把風口調向地面,祝你幸福。


          (2)電暖吹風機:早期買了國產3000W的,幾百元,一年完蛋,距離2米內有效。后來換成戴森,想著貴點效果好點,結果還不如幾百的,1米內都無效,只能作為浴霸預熱衛生間。

      O1CN01lnseY2201PNjSa3NL_!!4076896789.jpg


            根本原因在于,人的體感溫度和空氣流速有關系,熱風吹在身上,其實感覺并不熱。


      (3) 電暖氣爐:這種發熱的方式也有多種,目前體驗效果最好就是上面這貨,在小房間里和地暖效果類似,他自己也是這么宣傳的。

      O1CN011KIcNEy2eAeTabP_!!2148161141.jpg

         

       

      O1CN011KIcNMOgwCX3rCS_!!2148161141.jpg

          注意看上圖,和空調原理是不是一致的?他的空氣流向是從上到天花再到下方進行循環制熱,如果在小房間里,效果很好,如果空間太大,還沒走到天花盡頭就涼涼了。

          所以,大空間也是無效的,而且要在每個空間放一個設備,使用便利和美觀都打折扣。


          (4)地暖:供暖最佳選擇,感覺自己已經到達了巔峰。

          首先講優點,從腳底傳上來的溫暖,才叫溫暖,能夠冬天在家短袖赤腳,是我們追求的生活目標。

          其次講類型,主流有兩種地暖,水地暖,電地暖;水地暖是用熱水流動帶來熱量,運行成本較低,適合大面積鋪設,但因為水本身的水垢和腐蝕等問題,水暖設備要定時清理,北方和別墅比較多用;電地暖一般是發熱電纜為主,鋪設后無后續維護要求,但用電量大導致其使用成本高,一般適用于面積較小的房子,目前還有一些新型電地暖,采用碳纖維等方式發熱,但初步研究后,覺得其由于要多塊拼接,存在一些用電安全隱患。所以對我來說,最佳的選擇,就是發熱電纜方式的電地暖。

          再說說地暖的安裝,無論是哪種地暖,鋪設的方式都和下圖類似,簡單說就是地暖管道會被封在水泥里,所以輕易壞不了,但是壞了就非常麻煩。

          timg (1).jpg


          同時因為地暖鋪設,整個房間的層高會抬高,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找平至少要2次,各種大門,室內門高度變化要重做,陽臺門需要重做,廚房和洗手間高度也要配合調整,吊頂也需要配合避免層高過低的感覺等等,所以其實做地暖,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最后是使用成本,很多人會覺得地暖很費電,真的費電嗎?


      方式功率覆蓋范圍效果
      空調1000W10-20平方
      電暖吹風機2000-4000W2-5平方
      電暖爐1000-4000W10-20平方
      電地暖1000-6000W10-60平方


      按照典型的產品,以及我家的地暖設計方案進行了初步評估,預計電地暖的成本應該是采暖的平均水平,當然這也和整個房間的保溫能力相關,最終還是要住進去再用數據來證明。


      3、地暖施工過程,沒想到差點被廣州冰雹給毀了

      師傅是元宵節開工的,很敬業,于是我也很配合的送了開工利是,大家都開開心心。

      物料很簡單,輕松送上樓。

      IMG_20190219_113924.jpg

      發熱電纜選用的是ENSTO,也算是世界知名品牌,按照某排行APP的數據,排在第二名。

      Screenshot_20190223_230648_com.icloudoor.bizranking.jpg

      電纜直接是從芬蘭寄過來的,標簽等都在,觸感也十分爽滑柔軟(問號臉)

      IMG_20190219_114207.jpg

      IMG_20190219_114003.jpg

      IMG_20190219_113938.jpg

      接下來就是鋪保溫棉,反射膜,固定鐵絲網,線纜鋪設等等...應該說主要是師傅的手藝

      IMG_20190219_182215.jpg

      IMG_20190220_135556.jpg

      這里有一個細節,就是溫控探頭,因為線纜過熱會損毀,所以必須要通過溫度探頭得到溫度后,使用溫控器進行控制,所以可以看到,溫控器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大腦。

      選擇溫控器是一個很漫長和糾結的過程,因為大部分溫控器都是針對水暖為主的,比如顏值最高的NEST。

      TB2TngbdXXXXXaYXpXXXXXXXXXX_!!194000490.jpg

      同時考慮到溫控器需要和家里的智能設備進行聯動,比如根據室內環境情況進行自動設置等等,所以能接入智能平臺也是一個要素。

      但是國內,幾乎沒有這種東西,都是傳統的溫控器。下圖已經算是進口好看的了,國產的真的辣眼睛。

      41ubKfw7EoL.jpg

      但是沒想到,小米體系居然有一個奇葩,還居然讓我找到了。如果有心,可以在米家APP里,找環境電器設備,可以看到唯一一個地暖設備,就是下面這貨。支持米家智能聯動,陣列觸摸,逼格滿滿,價格實惠,還要啥NEST?

      20160926114554_5399.jpg

      但是現在居然在淘寶下架了,我十分擔心我還沒安裝就沒有售后了...

      所以多了個心眼,在其溫控探頭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個地暖公司的溫控探頭,以后如果有問題,換個面板就行。就是下圖中兩條白線,亮晶晶的請問你看清楚了嗎?

      IMG_20190223_113114.jpg

      IMG_20190223_113035.jpg

      最后經過測試,一切正常,完工效果如下。

      IMG_20190221_165431.jpg

      IMG_20190221_173002.jpg


      如果你以為這一切都順利結束了那就太naive了,還記得那天下起的冰雹嗎?在我這間沒有任何門,南北相當通透的房間里,刮起了颶風,第二天去現場看的時候,變成了這個鳥樣。

      IMG_20190223_105550.jpg

      IMG_20190223_105558.jpg


      各種錯位凌亂,而且上面的鐵絲網已經固定好了,根本無法調整。

      無奈只好再請地暖公司安排工人前來救駕,終于在今天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恢復原貌(中間心酸過程省略1000字)。

      在北陽臺用木板擋風,避免再次悲劇。

      IMG_20190223_112819.jpg

      重新整理后平整如初,經過測試也一切正常,還算是驚嚇,不算驚險。

      IMG_20190223_113007.jpg

      房間因為有窗戶擋風,所以完全沒有影響。

      IMG_20190223_120024.jpg


      地暖正式完成,接下來就是友贊下周開工做泥水,把地暖覆蓋固定后,就不會出現被吹飛的尷尬啦。


      4、補充點施工細節設計和成本分析


      正好有人問成本,我就再談談。

      在傳統地面的基礎上,地暖帶來的施工成本主要有三個方面:

      1、電位電線:需要預留溫控器電位,同時需要根據電地暖功率提供對應的專線,一般都要幾千W,所以4方專線比較合適。

      2、地面找平:如果是像我這種濕鋪回填的方式,則需要先進行地面找平一次,再鋪地暖設備,然后再回填鋪磚或者找平,會增加一次找平的費用。

      3、地暖設備和安裝:一般全包在廣州我看到價格多數在400左右,其中溫控器可以自己購買,以滿足智能化和顏值等需求,一個溫控器價格也在500以上,貴則幾千,所以算起來也要至少幾千。


      所以算起來,一個三房鋪設地暖的成本預計要在3萬左右,貴不貴?


      簡單算個賬,如果是采用諾朗,至少客廳一個,房間一個,成本就要6k,用5年報廢,30年成本3.6萬,還只能同時保障兩個區域采暖;如果是地暖,30年不用維修,成本3萬,使用效果反而更好。


      所以到底用不用地暖,關鍵是自己想清楚,算清楚。


      地暖帶來兩個問題,需要在設計上重點考慮。


      (1)木地板的熱脹冷縮問題

      因為地面熱量首先影響地板,所以地板需要從膨脹系數,耐熱,加熱后的環保情況等考慮,這些我會在采購木地板的章節展開總結。

      關鍵的一點是,電地暖每個區域范圍受限制于電纜長度,所以可能出現下圖的情況,一個區域有多個電纜覆蓋。

      WX20190226-110847@2x.png


      而我家恰巧是這樣,那么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我只開其中1/2個區域,那么整片的木地板就會部分區域加熱,部分不加熱,導致變形的可能性會增大,因此在現場,我們討論做了如下調整。

      1551152114254.jpg

      地暖1是鋪磚區域,地暖2/3是木地板區域,這樣只需要2/3同時開,就能保證客廳區域同時加熱。

      當然,還存在3個房間如果通鋪木地板,也可能和走廊區域發生差異,所以考慮有隔斷來避免這個問題。


      (2)層高的問題

      這個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總層高-第一次找平(水電)-地暖高度(通常25mm)-預留鋪磚30mm-磚高度=實際層高


      我家還有一個因素是島臺的排水,需要預留pvc管道+墊高高度,所以最后計算出來的實際層高為2770mm。


      從實際居住來看,2.7米基本已經滿足正常的層高要求了,但為了避免壓抑感,也選擇盡量不做多余的吊頂。


      對很多高層來說,總層高可能先天不太高,如果做地暖,實際層高會很矮,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提前考慮好,如果真的不行,可以考慮用碳纖維地暖,只用加高20mm,但好像只能用在木地板下。

      泥工油漆(3):(190302)第二次找平,瓷磚到位

      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


      經過地暖被吹飛再修整的風波后,周一順利迎來泥水材料進場,師傅開始進行找平。

      進展還是很快的,第一天就已經把房間找平完成。

      IMG_20190228_140950.jpg

      第二天開始,師傅也陸續的把客廳進行了找平,并刷了地固。

      IMG_20190228_140927.jpg

      餐廚區域因為要貼磚,所以做法和木地板區域不同,找平高度要低于木地板區,以保持貼磚后一致。

      IMG_20190228_140914.jpg

      IMG_20190228_183008.jpg

      廚房區域還進一步刷了馬貝的防水保護。

      IMG_20190226_195153.jpg

      IMG_20190302_120759.jpg

      洗手間也開始刷防水,地面找平??瓷先ミ€是有些凌亂的。

      IMG_20190228_141023.jpg

      周五瓷磚也順利到貨,由于眾所周知的潛規則,又花了幾百大元請人搬上了樓。

      IMG_20190228_145239.jpg

      IMG_20190228_145224.jpg

      瓷磚的紋理和質地很喜歡,尤其是洗手間墻面磚,摸上去有種粗糙的爽滑感。

      IMG_20190228_140742.jpg

      IMG_20190228_140756.jpg

      淋浴區的地面也用瓷磚,帶有弧形排水槽,確保了地面的統一性同時,又確保和排水和防滑。

      IMG_20190228_141415.jpg


      設計師在現場和胡工,泥水師傅一起,逐步的確認了貼磚的各種細節,如何隱藏邊角,如何確定門檻石位置,如何確定不同高度磚之間的貼法等等,我覺得自己已經跟不上了,不過也慶幸有這些專業投入的人一起做事,才能把握住這些細節。


      下周開始安裝陽臺門,防水,貼磚,以及木工準備進場。

      泥工油漆(4):(190309)材料采購二期總結:幾乎看完了所有進口品牌,終于確定木地板

      木地板是在需求階段就重點考慮的部分,赤腳亂跑隨便亂坐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孩子來說。


      所以除了餐廳廚房之外的干區,全部使用木地板來做。


      1、木地板種類分析

      這方面有很多媽友都分析過,很全面,我也不再深入寫了,復合多層,實木多層,實木三層,實木...如果真要入木地板的坑,最好要先弄明白。

      總之我在上次裝修時,完全不懂,只是根據自己的眼緣選擇,用了這么多年下來,質量是挺好的,但是我終于知道,表層的木頭并不是木頭,而是一種紙飾面,說白了就是打印出來的。

      當然實木系列的木地板也有缺點,比較嬌貴,防水性能差等等,不過一般從質量上來說,實木要比復合的好,價格也更高。


      之前發展商送的木地板和從商家拿到的做對比,可以清楚的看到,左邊精裝修帶的復合地板,上方表面就是一層薄薄的飾面,而右邊實木多層表層是有厚度的木材,可以清晰看到木頭的孔洞和紋理。

      厚度是肉眼可見的區別,不過這款實木多層也是比較厚的款式,并不能單純用厚度來說明質量。

      IMG_20190302_133519.jpg

      正面看起來,右側的實木也更加自然和細膩,尤其是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變化會更微妙,圖片無法表現出來。

      IMG_20190302_133351.jpg

      背面差異比較大,左側毫無掩飾的膠合板,右側還是很細膩的木板。

      IMG_20190302_133407.jpg

      當然也有很多質量很好的復合地板,例如我之前買的菲林格爾,但看到表層的差距,我就下定決心買實木了。


      2、地暖+木地板的關鍵因素:變形與環保

      由于做了地暖,所以必須要考慮地暖加熱后,木地板會產生2方面的問題:

      一是熱脹冷縮帶來的地板變形問題,所以純實木地板首先pass掉,因為穩定性最差。

      各種木頭都逃不過熱脹冷縮的命運,所以我看到的純實木地板,背后都打著鋼架來減少變形。

      所以從穩定性來說,層數越多一般越穩定。

      v2-5cda3b7c92b4432c9a2954dc0d51ea5d_hd.png

      v2-1506ae9c61d5441dda0cb959434b8f76_hd.png


      二是由于溫度升高,導致甲醛等污染物釋放加劇,這方面反而是純實木地板最沒有壓力,而層數越多的地板,自然問題就越嚴重。

      這是一個網紅爸爸搜集網友樣板地板做的民間測試結果,結果顯示污染程度純實木<三層<多層<復合。

      v2-f3affa979642b487bf1195fe94396449_r.jpg

      所以結論很矛盾,層數越多越穩定,層數越少污染越少。

      所以選擇也很折中,選擇實木三層,獲取可控的穩定性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環保性。


      3、實木三層木地板的選擇:質量與顏值

      想選質量好的地板,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最簡潔的選擇方式就是品牌口碑了。

      首先看了國內幾家知名大品牌,尤其是上一次購買的菲林格爾,但是遺憾的是菲林格爾當時是沒有實木三層的,而其他品牌最大的問題還是顏值不足,顏色差不多的紋理不好,紋理漂亮的顏色不合適,總之讓人看得悲痛欲絕。


      中間又被魚骨拼木地板種草了,于是順藤摸瓜,找到了網紅店宅匠。

      宅匠是在TIT創意園里,就是微信所在地,看地址就很有個性,完全是個小眾的品牌。里邊有條很可愛的大金毛...

      他家主要是做原木大板和實木地板的,實木地板是admonter品牌,現場看到了魚骨拼。

      現場沒看到原圖,看看他們的賣家秀。

      mmexport1552123883492.jpg

      魚骨拼紋理很好看,問題是感覺還是太窄小不夠大氣,被家屬否定。

      于是轉戰進口品牌,由于進口品牌完全不懂,只能邊看邊網上找,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找馬云家的代購,一些真海外品牌是有代購可以買的,所以經過篩選,發現在廣州可以找到的品牌基本就是haro,pergo以及quickstep。

      既然品牌有了保證,接下來就是顏值篩選,設計師一開始就告訴我,想要一種自然木色里有點灰的樣式,腦海里都是問號臉...


      不過后來發現無論看哪家,自己喜歡的其實都是橡木原色系列。


      pergo的顏色多數偏暖,紋理很舒適,但是缺少設計師說的灰,所以pass。

      IMG_20180826_124530R.jpg

      IMG_20180826_125223R.jpg

      然后是quickstep,其主要是復合地板,樣式很不錯,不過實木三層樣式也是偏暖,不是我們的菜,只好pass。


      haro是德國地板,去了就被這款吸引了,木頭色彩十分棒,也是實木三層,簡直想馬上買下來。

      IMG_20181027_160202R.jpg

      可是看到宣傳圖冊就奔潰了,本來不顯眼的黑色填充縫隙變得非常顯眼,像許多小黑蟲子...

      于是也只能無奈放棄。

      mmexport1552123426140.jpg


      在馬會還看了其他各種號稱進口的品牌,期間各種過程不再贅述,在其中也看到一款十分不錯的實木三層,品牌是IBF。

      IMG_20181111_163518R.jpg

      這款達到了設計師所說的灰,但是我覺得整體觀感還不能打動我,不過從他們賣家秀來看也十分不錯,作為候選款。

      mmexport1552123440545.jpg


      本來以為最后就IBF了,結果沒想到,在佛山一次偶然的機會,找到了admonter的經銷商,還記得上面說的宅匠嗎?也是他家的地板。

      到了展廳去看,乖乖,真的好大,各種木地板,據介紹他們主要做海外,是東南亞最大的木地板展廳。

      在這里也看到很不錯的魚骨拼,粗狂的感覺,而且比宅匠的要寬闊,但是家屬和設計師都及時阻止了我直男審美的發展。


      不過也搞清楚了為什么宅匠的魚骨拼顯得小氣,是因為傾斜角度的問題,注意看地面魚骨的夾角是明顯大于90度的,而墻上的魚骨(傳統魚骨拼)是接近90度的,所以如果幾何學的好,很快可以明白其寬度的差異。

      IMG_20190118_131614.jpg

      IMG_20190118_131600.jpg

      在這里有haro和admonter兩種進口木地板,在同樣的燈管下,選定了幾款和之前喜歡的haro爬蟲款做對比。

      mmexport1552123509699.jpg

      最終相信自己的感覺,選擇admonter的oak 偏白灰的這個款式,oak vivid“Mont Blanc”。

      IMG_20190119_175410.jpg

      是下面那款,是不是符合設計師有點灰的要求?

      IMG_20190213_083437.jpg


      4、定金見人品,經驗教訓

      由于木地板選擇的周期跨度非常長,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所以在其中,很多看上的款式都下了意向金,每個都和商家明確,不要是可以退款的,其中包括菲林格爾,ibf,pergo。

      菲林格爾和ibf在接到我要退款的要求時,都十分爽快,很快就把錢退了回來。


      唯獨pergo,要求退款時,改口說當時只說了一個月內能退,而單據上也只寫了一個月退款,而當時事實是她專門叫了店長來,口頭和我們說一年內可以退,但公司要求不能寫單據上,我們也就單純的相信了。


      一語不合在電話里和銷售大吵一架,這種玩弄別人信任的做法是我十分厭惡的,但白紙黑色怎么辦?

      先冷靜下來,仔細看看訂單條款,只見上面明確寫著--沒有使用的整箱是可以退款。

      好,如果要白紙黑字,我們也來,馬上要求對方,我們買一箱,然后馬上退貨。

      對方傻眼了,馬上又狡辯說,她們不能只賣一箱,我們說可以,那我們找315,投訴我簽了合同你不賣我,你合同上也沒有說不能只賣一箱。

      隨后對方又有一個號稱公司經理的來電說核實情況,如果屬實可以退款,隨后自然是老老實實退了款。


      所以經過這次教訓,提醒大家:

      預定金一定要協商好退款條件,并明確寫在單據上!

      預定金一定要協商好退款條件,并明確寫在單據上!

      預定金一定要協商好退款條件,并明確寫在單據上!


      至于這家店,目前我了解是大自然的代理,所以這兩個品牌我是一生黑。

      請各位擦亮眼睛,謹防被套路。


      泥工油漆(5):(190310)陽臺門安裝總結,鋪磚進行中

      1、陽臺門安裝完畢,感受下折疊門的威力吧


      一開始,主陽臺的門就被設計師定義為折疊門,因為這樣會有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還有一些小心機,等軟裝的時候再公布。

      就是這樣的效果。

      timg.jpg

      陽臺門的廠家選擇過程就不單獨寫了,主要是看得過程照片記錄少,只能語言描述下看過的幾個廠家:

      折疊門在看完幾個廠家后,總體來說需要考慮幾個方面的關鍵因素:

      a.耐用性,和門窗五金關系極大,由于折疊門推拉打開時,整個門的重心會轉移到外側,如果五金不佳,時間長久后會產生下墜變形,你如果不問廠家,廠家不會和你說這個問題的,因為一般都要幾年才會出現。

      b.美觀度,設計師開始是不同意我用普通寬度的折疊門的,但是極窄邊框有能承受臺風強度的門,只找到了一家,價格非常美麗,只能放棄。

      c.安全性,兩個方面,其一是放在戶外,需要考慮抗風等外部氣候影響,所以材質厚度要在1.8或者2以上,;另外一方面家里有孩子需要特別注意,折疊門關起來時候會產生夾手風險,對孩子存在安全隱患。

      d.實用性,主要是指隔音隔熱,廣東很多人只關心玻璃用了幾層,是否是真空惰性氣體填充,low-e什么的,但還有一個忽略點就是邊框,如果要達到良好的隔音隔熱,邊框要用斷橋鋁。

      斷橋鋁簡單來說就是內外門窗的金屬材質不相連,中間使用導熱系數差的材質隔開,解決金屬導熱的問題。

      斷橋鋁門道也很多,看看下圖感受一下,由于廣東氣候問題,所以關注的人并不多。

      v2-0ce62b4dec31f574b1fe07fc1b760ec1_r.jpg


      選購的廠家小結:

      德國旭格:應該德國提供的五金和系統,國內進行生產和安裝,是唯一可以實現室外窄邊框的折疊門廠家;價格方面一問,一平米5000,感覺還能接受,結果銷售說還沒算門,沒算門...門一平米也5000。摔!走人?。?!

      美詩固:這是能把我上面說得四大方面均衡的最好的一個廠家,斷橋鋁結構,防夾手設計,五金是國內最好的hopo,注意不是進口的hoope,那個就是另外一個價格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家折疊門是只能單數門可以單邊開,雙數門只能雙邊開,我家寬度正好雙數,所以只能雙邊開,不過雙邊開也有好處,等下再說。這個大約價格是3000每平。而且承諾我絕對不會出現下墜。

      其他各種品牌:看了實在太多,綜合在一起說,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有一些有兩點,比如折疊門折疊后,還站人上去驗證牢固度,折疊式的隱藏防蚊紗窗等等,整體上可以從價格去判斷,3000左右的一般都是2.0,斷橋鋁,知名五金,2000左右的五金也還行,1000多甚至更低的也有,但是當我追問過幾年會不會下墜,沒有人承諾我可以,同時也沒有防夾手設計。


      最后還是選擇了美詩固,遺憾就是整體不是窄邊框,另外還是有點貴。


      廠家的服務和速度還是很快的,春節前就已經完成了上門量尺,并通知我生產完畢可以安裝了。

      由于門框是平框,所以要在鋪磚前安裝,找平完畢后,就開始進場安裝了。

      順利運到門口,包裝十分扎實。

      IMG_20190305_102944.jpg

      師傅開始安裝門框,速度進展很快,一天時間兩個門就搞定了。

      IMG_20190305_104902.jpg

      家務陽臺的推拉門安裝完畢,沒有什么特別,只是在底部有點小缺憾,由于地面高度稍微偏低,導致如果按照原設計,門框和室內瓷磚齊平,在門框上邊緣空隙會過大,所以最終和泥水師傅一起討論,考慮在底部略微抬高,然后通過門檻石傾斜來減少提門檻的問題。

      IMG_20190309_093923.jpg

      主陽臺折疊門安裝完畢,不是窄邊框就會顯得很粗壯,因為兩邊門并在一起,所以跨度double了。

      IMG_20190309_093622.jpg

      打開以后才是真正的大氣,這種效果只有現場自己感受才明白,比原來折疊門好上10000倍!

      注意看右側有個小門,這樣以后如果只想出陽臺,單獨開小門也可以,所以還是很有實用性的。

      IMG_20190309_093707.jpg

      五金細節,都是深圳hopo的。

      IMG_20190309_093606.jpg

      這個軌道看起來讓人放心。

      IMG_20190309_093814.jpg

      可以看看斷橋鋁的結構,正中黑色條把兩邊金屬隔開了,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自己家的門窗是不是斷橋的。

      IMG_20190309_093841.jpg

      中間小插曲是師傅帶過來的門鎖是反的,于是反饋給銷售,第二天就上門更換了,效率很高,目前對兩個門很滿意!


      2、鋪磚進展50%,差點出錯


      餐廚區域采用的是1200*600的磚,花色叫做冰河,大概就是介于水泥和石材之間的感覺吧。

      看著師傅敲敲打打,突然有種感覺,房子內功修煉好了,終于開始穿衣服化妝了。

      就是這種紋理了,觀感比照片要柔和,華為的相機做了銳化處理。

      IMG_20190305_094239.jpg

      這是鋪完的效果,????。?!,師傅手腳太快,我還沒來得及看,師傅就已經把地面保護好了。等以后再解開神秘的面紗吧。

      IMG_20190309_093408.jpg

      家務陽臺的鋪貼也基本收工,還好我過去看了一次,發現師傅搞錯了洗手臺下水道和地漏下水道的位置,第二天又重新做了修正,但是下水管道要重接,所以留了一個位置修正。

      IMG_20190309_092944.jpg

      生活陽臺是木紋磚,外圍還沒貼,整體貼完再看看效果。

      IMG_20190309_093049.jpg

      仿木紋的紋理觀感很舒適自然,不過華為相機總喜歡智能濾鏡,所以幾個磚的效果都顯得非常的高冷銳利,其實現場看效果很舒適。

      我的意思是,這些都是我們柔美的設計師選擇的,一定不會存在我這種直男審美問題的!

      IMG_20190309_093128.jpg


      預計下周繼續鋪裝,防水驗收,完成兩個衛生間的鋪貼需要兩周時間,一切慢慢來...



      泥工油漆(6):(190411)第三次采購-浴缸+開始扇灰

      1、油工進場,開始扇灰

      按照胡工的說法,這次來的油工是友贊最好的,聽了以后很開心。

      做事也確實認真,第一件事是檢查了各個墻面,發現有些地方的陰陽角不直,于是先做了修補工作。

      進度也是很快,墻面大部分都已經白花花的,天花方面可以注意看到陰陽角已經先做了處理,細節上還是很不錯的。

      各種石膏板的接縫處先進行了處理。

      每個釘子上都涂了防銹,看起來好像一堆堆小洞。

      房間比之前亮堂了很多,看起來很快就要脫離工地的視覺感了。

      陽臺區域的瓷磚也已經修補完成,待填縫。


      2、浴缸終于定下來了,又學到很多干貨

      浴缸有很多形狀,安裝形式和材質,組合起來也會讓人看花眼。

      首先是形狀。

      典型的就是長方/橢圓形,圓形為主,當然還有各種神奇的形態...

      如果你想洗一個陰陽太極養生澡,可以考慮下圖浴缸。

      類圓形的浴缸看起來都很高大上,但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空間問題,長寬的要求都要超過至少1.5米以上,這在大部分普通的洗手間空間里是比較難規劃的。

      二是安全問題,由于圓形浴缸的形狀特點,人很容易就整個沒入水底,有安全隱患;但一般用這種浴缸的,不太可能一個人洗...

      當然核心問題還是房子小。

      長方形/橢圓形浴缸是大眾最常見的形狀,空間節省,躺著泡澡又舒服,空間不夠還可以縮成正方形,蹲在水里也很好呀...

      其次是安裝形式

      一種是嵌入式的浴缸,浴缸只是個內膽,外側用石材木材或者其他材質來包裹起來。

      優點是容易打理和清潔,同時可以結合周邊環境形成一體化。

      缺點是要維修只能通過檢修口,如果時間久了內部藏污納垢也基本沒有辦法清理。

      另一種是獨立式浴缸,從內到外都是成品。

      優點是顏值高,更節省空間,損壞也容易維修和更換。

      缺點是如果放在一個類似下圖的區域,會產生衛生死角,比較難清理。

      最后就是材質了,這個已經有大神總結過。


      對于我來說,選擇起來的原則,一是顏值高,二是價格合理。這樣基本就定位在了獨立式的人造石浴缸了。

      如果去過科勒等品牌的展廳,應該會看到這種浴缸,骨骼精奇,低調高端,尤其是啞光的,有一種無法言語的精致感。一問價格,3萬...


      當然這并不能澆熄我的購買欲望,還有馬爸爸幫我,果不其然,幾家價格在四位數的人造石浴缸很容易就能在天貓里找到。

      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和探索真理的欲望,我聯系了觀博等幾家店,(沒錯觀博就是前文我看過瓷磚的那家,他另外一個公司同時做衛?。?,很幸運的是,幾家大的品牌,都是佛山牌子,并在佛山有實體展廳,于是話不多說就去了現場。


      分別說一下對幾家的主觀感受:

      觀博:

      人造石的造型最好看,各種弧度恰到好處,感覺很精致。

      各種人造石臺盆也很漂亮,整個展廳逼格滿滿。

      他家的黑色龍頭五金做工很不錯,手感和細節都算上乘。

      在人造石的材質和使用上,他們家很坦誠的說,時間長了會有污漬和發黃,但用細砂紙打磨就可以去除。


      巴博:

      他家有款非常驚艷的超薄浴缸,注意看邊緣部分,配合人造石的質感,美爆天際。

      同時他家的洗手盆造型也很美,除了人造石,還有可麗石材質,選擇的色彩和質感更多,我感覺我的洗手盆要栽在這家店手里了。

      同樣,其也告知,人造石時間長了要用砂紙打磨去污。


      TOPBATH:

      這家店能找到真是緣分,網上并無開店,在實體看巴博的時候,看到一家做人造石衛浴的店,一個彎月型的浴缸十分醒目,雖然造型像極了阿拉丁神燈...心想在里邊泡澡還要當燈神嗎?

      就是下圖這款了,躺在里邊是不是有成仙的感覺?

      本著好奇的心態,還是進去看了看,沒想到和負責人一聊,發現這可能是個寶藏店。

      首先給科勒做代工的就是他們,還記得科勒3萬的浴缸嗎?他們做的。

      然后我問砂紙打磨的事情,只見主管輕蔑一笑,說我們不用,然后拿出iPad,說他們主要是走出口生意和五星級高檔酒店的,像海南酒店找了他們和其他家的浴缸,放半年,他們完全不變色。其他家還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開裂等各種問題,最后都是找他們來收場。

      本來是不走單個零售的,見我態度誠懇,認真好學,愿意出一個給我。


      我覺得自己就要跪了...


      第二次叫上設計師,設計師的評價就是他家的浴缸應該沒有設計師設計...看起來弧度都有些奇怪,而且適合我們1.6m以下的小尺寸就只有幾款,選來選去,設計師只看上了這款。雖然也不丑,但是我還是喜歡那種不對稱的鵝卵石形狀。


      第三次自己再次到店,看到了這個紅艷艷的貨色,形狀甚是喜歡。

      有啞光白色嗎?有的

      不過在搬運上有一個問題,浴室的門寬度小于700,而這兩款浴缸長寬都大于700,只有高度500多,所以只能側著抬進去。

      而人造石浴缸的重量基本在300斤左右,需要4個人,而且側著抬,想想就覺得難搞。

      關鍵時刻還是主管好,她對我神秘一笑,說看我這么癡迷他們家產品,她可以提供更先進的輕質人造石材料,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抬,而且硬度耐用更高,最重要的是這些都不影響價格,她也就是交個朋友...


      不要攔我,真的要跪了


      雖然設計師對這款還是有點意見,覺得有些厚重,邊緣實測確實要比正常厚5mm左右,但是能解決運送的麻煩,也是我喜歡的鵝卵石形狀,所以惡向膽邊生,逆了設計師的意,抓緊掏錢定了下來。



      泥工油漆(7):(190418)定墻漆顏色+第二次刮膩子+看看廣鋼公園

      1、定個顏色不容易-墻漆顏色初步確定


      早在選瓷磚的時候,我家設計師王老師就開始心心念,你們家的墻我想用暖一點的灰色怎么樣...

      暖一點的灰???腦海里呈現出燒完的木炭...還有點小火苗


      漆其實去年就在百安居雙十一優惠的時候定好了,嚯這百安居可真厲害,每個月都不耐其煩的問我,第一句話就是啥時候給你送貨?

      親我每次都很誠懇的告訴你我預計要4月以后才需要ok好嗎可以嗎?


      所以趕緊趁著有空,拉著設計師直奔百安居。


      選的是PPG的GOLD漆,總之之前裝修,發現漆里貓膩很多,還是信任百安居,再考慮到小孩子的安全問題,這次無論如何都要在百安居買高端點的漆,領導看到零甲醛就很開心,價格也沒怎么談就定了。

      設計師研究顏色的時候,無聊晃了晃,發現調色的設備還是很傳統的,貌似沒有看到麻油日記群里那種電腦自動調色的高端設備。


      王老師對顏色有蜜汁執著,讓我帶著水泥漆的樣板,又打開了木地板圖片等等開始非常仔細的研究起來,一個小時后,圈定了一個初步的范圍,并重點鎖定了1009和1011兩個顏色區域,看起來挺帶勁!

      本來以為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我們王老師怎么可能這么輕易放過我,為了排除燈光顯色度造成的偏差,我們又抱著色卡跑到了室外光線下進行觀察,這一觀察發現問題了,這兩個色系在自然光下都偏出一絲綠光!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感覺。


      所以色卡選擇時,一定要在自然光下觀察?。?!

      所以色卡選擇時,一定要在自然光下觀察?。?!

      所以色卡選擇時,一定要在自然光下觀察?。?!


      不要相信你的電腦和手機屏幕上的顏色,會有偏差?。?!

      不要相信你的電腦和手機屏幕上的顏色,會有偏差?。?!

      不要相信你的電腦和手機屏幕上的顏色,會有偏差?。?!

      還好整個灰色區域范圍內,還是找到了更為合適的1013系列,為了真實還原色彩感受,分別豎直和水平觀察了色卡,最終選定1013-3的顏色。


      從圖片對比也能看出,同樣顏色,豎直時要比水平看起來深一些,所以在選顏色時要注意豎直觀察!所以在選顏色時要注意豎直觀察!所以在選顏色時要注意豎直觀察!


      后續領導也提出兒童房多些活潑色彩,所以這周估計還要去研究下。

      唉,發現選個顏色也不簡單,都是技術活。


      2、強對流降雨天氣下,繼續第二次刮膩子


      最近幾天陰雨不斷,十分擔心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胡工也十分體貼的告訴我,中間會根據潮濕的情況進行停工來讓膩子徹底干透。所以目前來說還是挺放心的。


      師傅已經在做第二次刮膩子了,整個房間顯得越發明媚了。

      麻油評價,這里可以起飛了。

      陽臺,洗手間的天花也刮了。

      房間也刮了,但飄窗部分還沒有處理,已經和胡工指出需要進行水泥補一下,后續放大板上去。

      整個空間整體感挺好,配合上一點光影就挺帶感,期待燈光入場的效果。



      3、欣賞下正在自然修復的廣鋼公園

      跑工地的時候順帶去了下望一線公園和江景的樣板間。


      西側方向,廣鋼南區已經小有規模了,北區氣勢磅礴,整個公園的感覺還是很寬闊的。

      拉近看,廠房都被覆蓋上了植被,還真有點工業末日的感覺,挺期待未來的藝術改造效果。

      臨近珠江后航道,廣船的地塊都平整好了,未來又是一個地標區。

      江對面,有人住那邊嗎?猜猜是哪里?


      泥工油漆(8):(190501)第三次刮膩子/打磨臨近收工,準備刷漆

      五一前夕,廣州強對流天氣,每天幾乎都有暴雨。

      但惡劣的天氣似乎沒有影響到油工帥小哥的心情,他依舊有條不紊的對墻面進行各項處理。


      1、第三次刮膩子/打磨接近完工,牛角監驗收

      整個房子的線條已經被勾勒出來了,墻面的平整度從肉眼看基本沒有瑕疵。



      由于踢腳線準備做極窄4cm的,所以整個膩子層也基本做到了地面位置。



      如果看過打拆時的日記,其中重點提到了,餐廳的天花是有點傾斜的,即下圖的右側天花區域,目前經過吊頂+膩子層的修飾,基本已經齊平。


      房間里也已經完成,飄窗部分預留區域給地墊。



      牛角監在膩子階段和打磨階段兩次上門,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目前結論整體平整度沒有問題,主要存在隱患在于一些吊頂邊角區域透底的問題,還存在未處理好的接口,油工小哥還會繼續深化美化。


      檢查已經進行了9次,只剩下最后一次了,這也意味著長達半年的硬裝施工即將收工。




      2、油漆到位,等待施工




      關于油漆,大家首先關注的肯定是環保,所以這里放一張環保認證的國內外標志,買油漆的時候看清楚,是否在下列標志內,如果沒有的,就要小心點了。


      現場共分三大類油漆

      第一類是室內漆,主要是墻面和天花,采用的是大師漆GOLD,可以看到通過的認證標志是美國的greenguard glod,對比來說這個標準對VOC和甲醛的釋放要求都是幾乎最嚴格的。


      調了兩種顏色,綠色用于兒童房墻面,灰色用于其他房間和LDK區。

      對于準備做柜子的區域,不涂面漆,只根據情況刷底漆。


      第二種漆是室外漆,主要用于衛生間天花以及陽臺天花。這種漆的防水性能比較好,但是環保一般,沒有看到明確的環保標志。



      第三種漆是特種漆,主要用來對天花空調格區域,以及大門,冰箱進行涂刷。

      這種漆的特點就是粘著力強,在木質,塑料,金屬表面都可以直接刷,所以改造大門的工作可以最簡化為刷漆即可。

      為了保證效果,還多花了幾百買了原裝的刷漆工具。

      快遞來了,全木頭包裹,已經感覺到了一種弄弄的貴氣。

      油漆被裹了三層,拆的過程像玩套娃。


      拆開的原貌,搭配帶的漢密爾頓刷子,純正的英倫氣息撲面而來。





      木工階段(1):(190323)吊頂進場,突發狀況:新風檢修口出問題了


      1、鋪磚接近尾聲

      僅剩余兩個衛生間鋪磚,師傅正在辛勤的勞作。



      主衛地面已經鋪設完成,地面設計有幾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都是設計師的idea。

      -借助地面高度差和門檻石,形成四層階梯式的落差布局,房間-干區-濕區,門檻石與上一層齊平,形成擋水效果。

      -濕區的地磚采用自帶排水凹槽的磚,鋪好后有很特別的腳感和觀感。

      -隱形地漏,視覺效果統一,但是沒機會安裝虹吸地漏了,有點遺憾。


      這種地磚很有意思,凹槽+斜度,使水順利流到排水渠。


      墻磚也已經鋪了一部分,與地磚同一個系列,顏色略淺,同時紋理觸感是粗糙凹凸的,預計上燈后,會形成一種特別的質感效果。


      其他區域的地磚已經鋪完,師傅已經迅速做了地面保護,根本沒機會一窺全貌,只能按捺好奇,等著硬裝手工再揭開面紗。




      2、木工進場開始天花吊頂

      木工進來的速度相當快,沒兩天時間就把吊頂框架搭的七七八八了。



      這里的細節在空調預留的進出風口,所有的出風口都是通條的,為未來的無邊框百葉預留空間。


      這里在設計和施工上也討論了很細,主要是無邊框百葉如何收口的問題,等到安裝后再總結。



      3、消防管道的調整

      消防管道是金茂這個新房帶來的新問題。

      由于原來的消防管道都是按照原有高度的吊頂進行設置,所以在重新吊頂時,有些出水口過短,有些過長,還有些位置取消吊頂后需要改道。


      和消防施工方溝通后,順利入場進行調整解決。

      這里的順利的意思是,用錢就能解決,人工要錢,消防蓄水池放水也要錢,材料也要,總之幾千大元就這么沒了。



      對比調整前,可以看到消防管道被圍在吊頂里邊。


      客廳的消防管道原來在左側,影響了書柜的位置,現在調整到了客廳吊頂側面,完美。



      4、突發意外,新風維護蓋子打不開了


      不得不稱贊友贊的師傅經驗和責任心都很好。

      吊頂師傅第一天就反饋,測試了新風維護蓋子,發現無法全部打開,即如下圖,只能開到一半,這樣導致里邊的濾芯無法取出更換。


      剛開始是以為上面的電線管子擋住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碰到,是這個新風蓋子本身開啟就需要在上部預留空間,而安裝基本是貼到天花,所以導致無法全開。


      于是和吊頂師傅一起,把整個新風向下挪動了1公分左右,終于順利打開。

      感謝這個師傅,如果不檢查,未來吊頂封頂后,再進行處理就要拆吊頂了。


      也提醒用松下新風的麻油,一定要在吊頂前,檢查檢修位置并測試是否可以全部打開使用,避免吊頂封閉后的風險。



      雖然能全部打開,但是頂部的電線還是有些遮擋,現在已經難以做重新布線調整,于是干脆把線路扯到新風機和龍骨之間的空隙。


      雖然可以這么干,但是線路就顯得十分凌亂了,這也是無奈之舉。











      木工階段(2):(190323)采購總結第三期:木工階段就說說木頭家具


      1、室內門由鎖來定款式,很奇葩

      門的品牌倒是很早就確定了,不燒腦就TATA,本來也對儷住很種草,但現場看后覺得顏值充分,厚重不足,尤其是隔音不足是日系門的通??;TATA相對來說比較均衡,還有靜音專利。


      但過程就沒那么簡單了,隨著各種信息獲取,看到了很多高顏值的門鎖,再回頭看TATA自配的鎖,已經無法接受。

      先是在馬會看到一家,純銅門鎖,很特別的灰色質感,價格1XXX,實在難接受。

      隨后在馬云家看到下圖這款,眼前一亮,就它了。


      但是自配鎖是有代價的,不能做靜音門了,還要額外的安裝費,考慮家里的實際情況,靜音作用不是核心可以放棄,顏值即是正義。


      初步定的門有兩款,一款是木色拼接咖啡免漆門,貌似麻油也有人選。一款是白色烤漆平板門。

      究竟選哪款,就看鎖具搭不搭了。


      先買了一把當道具,迅速到TATA配一臉,咖啡門對比起來比白門更有感覺,設計師也贊同,那就這款門了。



      2、我坐在餐桌前時,我在干什么


      一個家庭里的家具,一定要有一個最貴的單品,對我來說,這個單品就是餐桌。

      我在設計階段就表達了核心思想,家里的核心區一定在LDK區,而LDK區的重點,就是這張桌子。


      這張桌子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也可以辦公,娛樂,交流,做任何家人一起可以做的事情,所以它一定要大,一定要好,一定要漂亮。


      按照目前我在線上線下過目的這些桌子來說,能夠滿足我要求的,只有三個品牌,北歐表情,Carl Hansen&Son,宅匠。


      先說最經典的CH327,這張桌子的正品居然在我買櫥柜的威乃達展廳里有,不過也不奇怪,他們的黃總把我帶進了Hans的粉坑。

      這張桌子是現在無數淘寶木作工作室模仿的雛形,你總能從各種桌子身上看到它的影子。

      只有一個問題,就是價格問題,五位數是必然,主要是首位數,也是個5。


      第二款來自北歐表情,是原木板拼接+黃銅鑄鐵腿造型的桌子。


      現在使用原木做餐桌的越來越多了,相比貼皮實木來說,使用木蠟油,更好的紋理,觸感和質感,都是原木餐桌的優勢。

      北歐表情的這款使用的是橡木,橡木的優點是硬,有獨特的顏色和紋理,對我來說說,顏色不會太深,紋理又恰到好處。


      其他還有白蠟木,南北美胡桃木,菠蘿格,櫻桃木等原木餐桌,但對比起來,不是顏色不合適就是紋理不喜歡,只剩下橡木了。


      但是橡木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存在開裂風險,注意看下圖幾個小補丁,所以必須要學會接受這些自然的傷痕。


      第三款就是宅匠的橡木大板了

      相比北歐表情,宅匠有兩個特點,一是基本都是完整的大板或者雙拼,感覺更大氣,二是厚度是5公分,比北歐的3公分要厚。

      下面這款是雙拼對稱款,長2.2寬1米,坐上去真的感覺非常寬廣舒服。

      比較特別的是,其桌腿用了宜家的支架,還可以用來放點雜志之類,但他們自己不是很推薦,因為擔心時間久了宜家的架子會變形壞掉,但用幾年問題不大,但對于2萬的桌子來說,幾百塊的架子是問題嗎?


      總體來說,這三款桌子都是5位數,就是一個貴字,但我覺得,這絕對是讓你一眼看到,就會情不自禁哇的那種東西。

      然后就會和我一樣,回去默默搬磚攢錢...


      3、和餐桌配一臉的餐椅們


      椅子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家具。


      這里說得被忽略,一方面是缺乏椅子的知識,一方面是在追求性價比時迷失了方向。


      也正是這次裝修,讓我對椅子著了迷。

      偶然在方所,看到了這本書,在現場站著讀完了,才發現椅子的學問這么多。


      從家里的椅子就可以反映出品味,尤其是當你用著變形山寨的世界名椅時。

      并非貶義,也并非鼓吹椅子都要買成千上萬的,而是起碼知道哪些是真正的經典款式,能很大程度提高顏值。


      目前對于我們來說,最常見的就是Carl Hansen&Son的椅子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查詢了解下這個品牌的故事。


      CH24,國內叫骨叉椅或者Y椅,是最最常見的網紅椅,頗具中國古風,頻繁出現在各種咖啡廳和網紅店里。



      CH23,餐椅,1950年hans首款設計出來的椅子,此款椅子有開創現代家居先河的意義。

      從很多餐椅身上,都能找到這款椅子的影子,其椅背上有后腿的十字嵌入(不知道專業術語),在復刻版上基本看不到。


      還有很多名椅子,這里把特別大眾的也放一些,牛角椅,肯尼迪椅,廣島椅,伊姆斯椅...


      當然這僅僅是餐椅,還有休閑椅類別,下次再繼續總結,下圖是hans的經典殖民椅,可以感受下價格。


      木工階段(3):(190401)鋪磚與吊頂接近尾聲,開始各種預埋和細節處理

      1、鋪磚收尾

      剩余的主要是墻磚,由于各種暗裝的衛浴設備,所以各種開孔,很磨人。

      墻磚帶有一定立體手感,優點是不同角度和光線下,呈現出很豐富的細節和質感,但是不知道在濕區時間長了會不會難打理。

      各種切小片,對齊,還是老師傅有耐心,慢慢做,出來的細節十分感人。

      整體觀感上十分耐看,確實是設計師最喜歡用的磚之一。

      牛角監檢查后,發現兩處空鼓,但是整體和施工討論后,區域不大,暫時先不進行處理了。


      2、吊頂收尾中

      客房吊頂工藝最簡單,已經接近完工。

      主臥吊頂稍微復雜,回風口做了整體延長,石膏板安裝時已經調整完畢。

      兒童房也已經收工,中央空調管道也包裹完畢。

      剩下比較復雜的都集中在公共區域,因為有很多隱藏的“機關“。


      3、隱藏的機關

      弱電箱里的秘密武器已經到貨,識貨的人自然懂,模塊化安裝,最大化利用弱電箱空間。

      想盡辦法淘到的最新型號,支持7口POE,經過測試性能強悍,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網絡中樞。


      吊頂階段,不能忽略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中央空調的智能控制線預埋。

      專門找了空調師傅來接線,把預埋網線連接到空調內機。

      可以清洗的看到,網線分成兩路,分別連接到了F1/F2控制點,后續可以在弱電箱里好好折騰了。


      另外還預埋了幾個好玩的東西,這里先不具體介紹,等做好看看效果。




      木工階段(4):(190411)吊頂完工,費勁心思的預埋

      1、天花石膏板/硅鈣板安裝

      洗手間天花,特意用了硅鈣板,材料學也不懂,按照友贊的建議,在濕區使用更好一些,也就用了。

      兒童房的天花多了一條,主要是為了遮擋中央空調的線路。

      客餐廳區域的天花,由于梁的高度本身比較大,接近600,就是中間那條黃色的,所以整個天花的高度都隨之增厚,伸手再輕輕一跳就能觸碰到,而原來精裝房的天花是做了裙邊方式,所以顯得更高一些。

      不過平面天花也有好處,就是縱深感更強,顯得空間區域更深更大,而且只在局部為了減弱梁和線路走線做了天花,所以區域感覺并不壓抑。

      主臥也有同樣問題,但只在靠近衛生間的區域做吊頂,對整個空間層高影響不大,后期這個區域也是柜子和桌子,走廊區域。


      2、預埋設備的調測

      磁吸燈槽的調測之前說過了,主要是燈線預留到空調檢修口即可,至于幾個接口之間電路是不是通...我覺得還是要拼下人品,等裝燈的時候見分曉。

      帶護翼的小圓孔(大誤),預埋的燈孔,全部順利安裝完畢,師傅反映最后多出來一個,但按照圖紙我給的預埋件應該是正好的,仔細核對了下,發現一個飄窗燈位漏掉了,夸獎下自己的細心。

      最費心的是下圖這個玩意,為了嚴絲合縫,和木工討論了好幾次方案,由于投影機本身的螺絲孔位不對稱,吊爪方案無法實施,同時考慮到未來設備可更換性,最終還是由木工親手打造了一個小小的電梯升降臺,配合原有的升降臺,完美實現設計效果。

      動態效果相當驚艷,最終完工后再通過視頻來表現。


      主體安裝(1):(190501)室內門安裝,從早8點干到晚8點

      激動鴨!終于可以突破徘徊不前的大階段,進入安裝了。


      1、TATA室內房門的安裝


      首先講一個悲傷的故事,雖然買了TATA的門,但是靜音功能被取消了。

      靜音門算是TATA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當初選擇其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為啥取消呢?

      因為鎖的顏值不夠高!


      其實TATA的門鎖客觀說中規中矩,但是隨著了解了越來越多的產品,看過了SEMAR 千元以上的鎖以后,無論是造型,質感,觸感和開閉的順滑感,無法再回頭了...

      但1500一把的價格,實在是剁不下手,于是只能折中,選擇了一把亞固的鎖,之前日記也有寫過。


      但問題來了,自帶鎖的情況,TATA是只能現場安裝的,而且這種情況下,無法做靜音門。


      剛開始我是不能接受的,認為這只是商家的營銷手法,但是仔細看了下靜音門的原理,其是把門側邊做了45度的斜邊,廠家解釋如果現場開槽,由于門邊已經很薄,無法保證能夠正常開鑿出合適鎖具的位置。

      想想還是有道理的,加上群里飛機哥宣傳靜音門開門的時候,會帶動室內氣壓變化產生聲響,遂妥協換成普通門。(圖侵刪)


      我到現場的時候,師傅已經開工,門已經拆出來待用。


      門框是直窄邊的,基本上預留的位置都足夠安裝需求了。


      打好發泡膠固定后,就要開始裝門了。


      裝好合頁,門很快就裝上去了。


      從鋸開的門套切面看,TATA用的是實木多層,木材的顏色都是干凈的。


      師傅開始裝門鎖了,從門上挖出的空隙看進去,門也是實木多層板,外面貼仿木皮-我選的是免漆門,如果是烤漆門會有所不同。


      整個安裝過程還是比較久的,一個鎖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但是等待是值得的,看看這低調的奢華,哈哈。


      忽略掉灰塵,整體看起來鎖具和門還是很和諧的。


      配合整個門框一起看,很帥氣!鎖具是我發現的,門是設計師建議的,搭配在一起,完美!


      由于要安裝3個門的鎖具,所以師傅一直干到了晚上8點多,最后都是用個小led完成的工作,十分辛苦。

      走的時候還在哀怨的表示,其實他不應該干這么晚的...

      我除了表達了幾瓶水和深切關懷外,第二天的TATA回訪也給予了最高評價,希望師傅能開心點...


      從走廊 的角度看裝好的門框,看起來挺霸氣,細節就在于門的高度基本到達天花,常規的室內門高度一般在2米,而這次按照設計師王老師的要求,做了定制門,高度直達天際,果然效果不一般!



      大部分的門框和墻面貼合度非常高,很直,油工師傅夸贊裝門師傅手藝不錯,門質量也不錯,裝門師傅夸贊油工師傅墻面打磨的很平整,你們這么優秀這么互夸我覺得很自然很合理。


      2、玻璃門安裝,一個憂傷的故事

      兩個衛生間,都選用了磨砂玻璃門,但安裝過程非常的折騰。


      主衛門采用了吊軌隱形推拉門,打開時,會收到墻里邊形成隱藏效果。

      但這就需要施工的各種配合了,首先衛生間內貼磚預留空白,二是衛生間外區域刮膩子打磨,三是裝門,四是砌墻封閉,五是貼磚收邊,六是外部刷漆。


      客衛門由于前期不確定是否能雙包,衛生間只貼了單邊磚,后期確認雙包后,也要再貼磚。


      最終結論就是,兩個衛生間的門不能同時裝,必須先裝主衛門,等貼磚師傅完工再裝客衛門。中間還需要協調油工,貼磚,木工等幾方面人員陸續進場。


      好在玻璃門就選擇了做門窗的小區鄰居,由于有大量的小區內施工,所以人員安排還算靈活,如果是外面的公司,也會被我煩死的。


      不過由于小區內單太多,到我這里已經是黃昏的6點了。




      只裝一個上吊柜,做了緩沖器,軌道看起來挺復雜的,有點擔心師傅裝不好,但師傅很自信的說,這種門很容易,很快就搞定了。



      怕啥來啥,兩個年輕小師傅調試了2個多小時,從黃昏到日落,從日落到月升,最后就是在一個黑黑的夜晚,苦苦的勞作。

      8點多送走TATA師傅后,看著他們拍了照片,發現光影效果還挺來勁,有點藝術感。


      從下午到晚上,在工地已經5,6個小時的我快站不住了,現場也沒有凳子,腰疼。

      就在這個時候,小哥哥告訴我一個喜訊,他們之前裝反了....

      于是迅速調整好,開始收尾了。


      最后把門卡入地面安裝好的滑輪內,大功告成。


      看著門開關的感覺,真心覺得不容易。


      從內外部看門的狀態。




      從臥室角度整體看,感覺還是很不錯,只是左側黑邊因為膩子厚了,被擋住部分,有些不完美。



      主體安裝(2):(190511)材料采購四期總結,水系統材料(主要是理論干貨

      全屋凈水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產業了,去到一家怡口或者倍世都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方案,當然價格也是天價。

      最開始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因為實在太貴,而且很占空間,一般要有個設備間來放置水處理設備。


      在裝修不斷學習和獲取信息的過程當中,逐漸了解到了一些信息和知識,因此也常識,在最省錢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實現用水系統。


      1、整體用水系統設計

      整體思路:從水里的有害物質出發,來倒推到底需要什么設備?


      危害一:水里的重金屬,細菌(一般0.5-1微米)等,人飲入后會有害。


      危害二:鈣鎂離子,容易產生水垢,洗不干凈,容易毛孔粗大。




      危害三:余氯,通過皮膚,呼吸可進入人體,造成傷害。


      危害四:異味,泥沙顆粒,影響入口口感和味道。


      從自身關注排序來看,從一到四危害遞減。


      從家里當前凈水設備對水質的持續監測顯示,廣州水質馬馬虎虎,TDS100左右,一般來說比北方的水質要軟,但水垢確實也存在,但考慮到珠江口水源在末游,重金屬和細菌都估計都不會少。



      所以綜合考慮,整體還是做全屋凈水系統,在飲用水層面選用品牌RO無桶,作為最重點的要求。生活用水追求生活品質,提供大流量的軟水。




      2、前置過濾器(金屬濾網類)

      前置過濾器是很容易當成凈水器的設備,但其過濾精度一般都在90-100微米,高的也到40微米而已,細菌就別想了,還無法解決余氯問題。

      但本著減少后續設備壓力的角度,成本也較低,空間足夠就加一個。


      自己歸納的采購要點:

      設備的銅材質要無鉛,避免污染。

      濾網可以拿出進行刮洗。

      帶水壓表,可以觀察水壓不足情況。


      最好的還是BWT的E1,可更換濾芯,外形酷炫,只是太占空間,無奈舍棄。有空間的推薦上。BWT的HWS也經典,之前也考慮過。


      最后不費腦,跟風群眾選擇走,參加團購拿下狗哥的前置,滿足我所有要求,口碑良好,價格便宜量又足。



      3、中央超濾+大藍瓶

      這部分的作用主要是為軟水做鋪墊,由于軟水機十分嬌嫩,其中的核心材料樹脂容易被水中的余氯等所污染氧化老化,所以在軟水之前,需要進行處理。


      高檔的中央凈水器價格實在太美麗,而且十分占地方,因此在這里對中央凈水主要是兩個要求。

      一是能夠放到櫥柜下方,滿足空間要求。

      二是經過過濾后的水壓影響低。


      經過綜合的考慮,決定使用青檸超濾,PVDF,0.01微米;疊加一個大藍瓶,RFC過濾余氯。價格要比傳統中凈便宜太多了...




      4、BWT軟水機

      在下單之前,軟水機也差點買國產組裝的了,因為這個東西的技術也很成熟,主要就是進口樹脂材料貴而已。


      偶然發現英國亞馬遜有BWT的軟水機,而且還是廚下大流量款式,高度滿足櫥柜要求,流量比國內款還要大,價格只能說和國內組裝無牌的貨色差不多,不下單還等什么?


      結果來了一個小坑,等發貨就一個月...


      不過好在我不著急,所以慢慢也就等到了,期間調戲幾次亞馬遜客服尋開心。


      亞馬遜真是個寶,尤其是一些進口設備,還包郵,可惜國內聽聞要關,以后只能依靠轉運公司,麻煩了不少。


      5、小米廚下凈水器

      凈水器是飲用水的核心所在,我要求有三條。

      一是RO反滲透技術,目前主流凈水技術。

      二是無桶,避免二次污染。

      三是智能化,能夠實時查看情況。


      用了好幾年了,真的不錯,家里人喝水全用它,妥妥的。


      水質和濾芯狀態隨時查看,濾芯的更換周期也逐漸合理,使用成本并不像一些人說得一樣很高,其實一年也就幾百左右。


      最近趁著優惠又屯了一個,以后雙小米凈水,濾芯還可以通用。


      近期又出了600G的大流量版,也是推薦。



      6、分水器+管線機

      這個也是最近才發現的。


      除了用電熱水壺燒水外,管線機是更有逼格的存在,直接連接凈水器,瞬間出水到指定溫度。


      由于小米凈水器的龍頭有指示燈,所以在分水器上,有專用的一個水盒子,實現與小米凈水器的智能龍頭完美匹配。



      管線機目前看到顏值最高的就是云米這款了,不過也不著急,等入住前可能有新款了。



      不過由于前期并沒有預留管線機的位置,在預留管道時,發現最佳位置已經被開關和電源面板占據,無奈只好提高管線機位置到開關上方,并安慰自己這樣可以避免小孩子誤操作。


      7、水系統位置勘測

      考慮這么多,必須要能落地。

      為此專門約了威乃達的文杰小哥一起到現場,擺開所有設備開始量尺。



      經過研究,整體1.2米長的櫥柜是可以放下這些東西的,同時如果升級20寸大藍瓶,可以在櫥柜下方底座挖一個區域,看來還要做微調,不過整體來說,在櫥柜下塞下這么多東西,實在是件偉大的事情!


      一共要賽進去這么多東西:

      設備
      型號
      前置
      狗哥反沖前置
      中央凈水
      青檸超濾4000L
      中央凈水
      濱特爾大藍瓶20寸RFC
      中央軟水

      BWT WS555

      飲用凈水
      小米廚下400G
      管線機
      云米 水盒子
      垃圾處理器
      貝爾巴斯 F5


      主體安裝(3):(190516)接電與裝燈,夸下友贊的一群實在人,首次檢驗燈光效果

      周六水電師傅團隊來安裝,恰逢幼兒園報名,一天把我累慘了,總結下來就是行車里程超過百公里,兩次跨越廣佛兩地,跑了兩家幼兒園,去海珠百安居和佛山綠米補貨,又從家里搬了一車設備,現場和櫥柜定水方案,和水電定開關面板和燈,同時處理異常燈故障...


      1、安裝各色面板

      出于實用考慮,面板種類最后居然有7種之多,把電工都看暈了,有普通的,有地面的,有開關的,有usb的,有智能的,有歐式的...

      還好上次裝馬桶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工作友誼,所以他還是很耐心的逐個確認了安裝位置。


      廚房選擇了公牛專用的面板,顏值也不錯。

      各種插座面板薈萃,還加上網線,hdmi和音箱線...

      施耐德的插座和aqara的面板還挺搭配。


      原來的方案只是把客廳的開關面板設計為aqara的智能面板,其他是普通的西門子開關。

      在現場考慮再三,考慮到未來全屋燈光的控制,還是決定咬牙全部更換aqara,反正已經全部預留零線。


      這些全部都廢掉了...只能閑魚了。


      因為aqara實體只有綠米線下店有,搜索了一下,在千燈湖有一家,遂驅車直奔而去。


      很好找,就在中海寰宇城里邊。


      面板居然還有金色的,之前還不知道。

      這種雙路控制器,就是典型的MQTT,最大的特點是接入米家,所以一些簡單開關的電器可以改裝成這個來實現接入,而且可以知道開關的狀態。比如投影幕,比如傳統的排風扇,比如...想象空間很大

      VRF空調控制器,真正意義上的空調智能控制接入米家,支持主流中央空調。

      面板顏值不低,非常簡單,弧度也很美,就是不知道永久了會不會變色。

      西門子鎖扣底盒的價值體現出來了,這么長,面板排列緊密整齊,肉眼幾乎看不出任何誤差了。

      水電小哥的小弟工作的身影。

      2、安裝空氣開關

      因為這次高功率電器需求大,所以整個空開的數量也比較多,比精裝修時多出了六路。

      開起來非常密密麻麻,沒寫字的就是新增加的。

      弱電也安裝好了,電位應該不夠,后續再考慮上個變壓器模組。

      安裝好后的強電箱,我在考慮用個什么標簽來貼上呢?寫的字遲早會消失的。

      第二次更新:

      表揚下友贊,在我發出帖子第二天,裝修群里的有贊兄弟就馬上反映,他們是有標簽的,還沒有來得及貼,后續會補上。

      而且又一次懟了我可憐的工長,要求他立刻馬上清理并貼標簽...


      也了解到,他們對工地清潔有要求,但我日記里不經意總會出現些裝修垃圾的圖片,所以我的工長經常被懟...

      其實我并沒有特別在意,因為一方面是工地垃圾產生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由于小區垃圾搬運被壟斷,那邊又經常不靠譜,又要等堆積一定量才清理,所以也對友贊大師兄的感嘆號懟工長十分同情。


      不過也正是這樣,恰恰說明了一個公司的追求和管理水平,偏執和極致會帶來強大的競爭力,這樣的公司簡直是裝修界一股清流。


      第二天沒有工人施工,但胡工還是過來很認真的更換了標簽,并專門告知我,由于地暖比較少見,所以他們目前的標簽里暫時沒有,后續打印出來再更換,真是中國好工長。




      3、安裝預埋位燈光并試燈

      主要是把預埋了安裝件的磁吸軌道燈和射燈全部安裝完畢,順利全部點亮。


      射燈的光斑十分舒適,沒有副光斑,月牙斑,光線明暗過渡也挺自然。


      色彩的還原度也比較高,對比未打光的區域,白色墻面的色彩比較正,對比右側自然光的白色區域,兩種色彩都給人白色的觀感,在4000k色溫下有偏一點點黃,作為家用燈光兼顧了溫馨和明亮兩方面。

      射燈的光束角為24度,所以眩光在日常視角幾乎不會出現,在正常角度向上斜著看,只能看到一些柔和反射光,沒有任何眩光。

      如果遠離3米以外,幾乎看不到任何燈源光線,“見光不見燈”。

      只有在射燈底部直線抬頭,才能看到直射光線,感受到眩光。這是日常幾乎不會出現的場景。

      無邊框的細節(未刷面漆修補)可以看到與吊頂的接觸面只有極窄的黑色線條,細節非常動人。

      第二次更新:

      調整了射燈角度,面漆刷了一遍后的效果,整個質感出來了。

      側看也很美。

      光暈下面漆的紋理細節。

      射燈在飄窗的效果,有種舞臺劇的感覺。

      在洗手間的效果,因為墻面有凹凸,現場的質感會很強烈。(忽視各種裝修污漬)

      磁吸軌道燈的效果十分感人,其中加了兩個泛光源,所以看起來有點眩光,實際起到了重要的照明作用。五孔射燈點光源的眩光控制非常好,下圖遠處還有2組點光源,但根本看不到發光源,但從地面光斑可以看出來。同樣“見光不見燈”。

      目前整體的裝飾燈光還未安裝,但從照明燈光的情況來看,效果已經初步達到了設計的預期,待明裝的照明燈源一起安裝后,總體再進行微調優化。


      4、角閥設備安裝

      角閥安裝大同小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材質,大部分的角閥都是黃銅材質,但存在鉛污染的隱患,所以高端都是無鉛銅。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純不銹鋼,但對鋼材質和工藝要求比較高。最后選用了304不銹鋼的角閥。

      內部使用的是陶瓷閥芯,整體耐用度和環保度都比較高。

      馬桶旁邊特地使用了分水器龍頭角閥,一個接噴槍,一個預留給智能馬桶。



      主體安裝(4):(190516)超級性價比水泥天花,關于藝術水泥的一切(干貨分享)

      潮流總是輪回的,時至今日,工業風開始抬頭,返璞歸真開始取代奢華貴氣。

      這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水泥墻面。


      如果有心去到很多公共場合,就能注意到水泥墻面其實在公裝領域已經非常廣泛的應用。

      比如星巴克,宜家,健身館,網紅店等等...


      為了要實現這種效果,再次發揮了鉆研的精神,重新梳理了幾乎主流的墻面修飾方式,只為了尋找自己最理想的效果。

      下面就一一道來:


      1、傳統乳膠漆

      溶膠漆顏色可以百變,但均是純色墻面,紋理取決于施工手法和滾筒等工具,可以細膩可以粗糙。但常規方式無法達到水泥那種深淺隨機的紋理效果。

      同時乳膠漆必然會存在VOC 和甲醛問題,有機原料構成,而有機化合物是 VOC 和甲醛的源頭。

      價格上一般都在幾十元到數百/平。


      這是我家的溶膠漆紋路,屬于中細等程度的紋理。


      2、硅藻泥

      硅藻泥一直以來主要的賣點就是環保,可以吸附甲醛,異味。但請教過佛山行業內專家,傳統硅藻泥是只有吸附功能,不能分解甲醛的。通過光觸媒可以分解,但需要紫外線配合進行催化。所以功能并非我的首選。

      而從自身材料上看,基料是水泥,石灰等摻入硅藻土和輔料,全部都是無機物,這從源頭上能夠保證確實沒有甲醛和異味。

      但從最關鍵的外觀效果上,硅藻泥的質感更多是通過立體的紋理來形成,比如樹皮紋,年輪,布藝等效果,但是色彩還是均勻的,變化達不到水泥的那種原始感。

      價格上一般要去到大幾十到上百/平,比大部分乳膠漆要貴。

      3、墻紙/墻布

      最大優勢基本就是隨心所欲的可以定制圖案色彩了,但是目前看到的風格還是比較偏壕的,blingbling的感覺。

      另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南方的濕度問題,會導致墻紙使用幾年后的老化,受潮,發霉和損壞。

      所以從長治久安的角度,也只能放棄。

      一般也要去到大幾十/平,如果是進口大牌,價格就沒邊了。因為一開始就沒考慮這個方向,也就沒有深入了解更多大牌。


      4、藝術水泥

      這個并非一種品種,而是一個效果稱謂,最終都能實現出近似的效果。

      馬來漆(stucco)

      這是你去各種類似店里問,最常見的一種施工名稱。

      stucco本身是灰泥的意思,馬來漆的說法不是說馬來西亞的漆,而是這種漆好像馬蹄踏過的樣子而得名...

      但是貌似材料供貨很混亂,有說是美國的時代殼,給白宮做的,也有說是意大利的stucco。

      總之看起來效果不錯,但是原料和生產廠家實在看不明白。

      價格也根據材質,從大幾十到300多/平都有。


      pandomo磐多魔


      這是介紹,自己看:
      德國的PANDOMO,為一種以特種水泥基材為主的全新室內裝飾墻地面系統,無論天花板、墻面或地坪裝飾都可選用,其特有的質感及所營造出的視覺效果尤其擅長演繹現代建筑設計意念。

      PANDOMO 的誕生讓設計者不需局限于材料供應廠商的樣品做有限的搭配。PANDOMO 使設計師得以跳脫過往裝飾材料的固定模式,讓墻面或地坪裝飾幾乎成為定制品之特性,讓設計者擁有更大自主性及更寬廣的創意發揮空間。


      從能查閱到的實際用戶反饋來看,pandomo十分強大,用在地面和浴室等環境,耐磨,防水,質地堅硬,紋理自然大氣。是十分理想的材料。



      只有一個缺點:貴。

      找到上海一家做的,詢問后說可以專程派師傅來廣州做,但價格要去到四位數,我那點小天花,可能需要3萬+。

      后來在廣州找到一家,價格便宜了不少,于是找他們做了樣板。

      但出來的效果看起來太硬,紋理邊緣十分明顯,對于家庭來說有些太冰冷,于是只好放棄。


      馬爸爸家的清水混凝土涂料

      有幾家做水泥效果比較大的店,很容易找,效果也不錯。


      但是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本身污染不大,有CMA檢測結果,但是要不就是要刷底漆,要不就是要再刷一層表面防護漆,這些還是有污染的??!


      知乎三郎的水泥

      在知乎尋找答案的時候,看到一個程序員對水泥漆的見解很深刻,并把水泥漆的施工手法描述的很清晰,覺得挺靠譜,而且他自己還做了水泥漆的產品在賣。

      于是聯系,咨詢,下單,一氣呵成。

      感嘆,不會寫文章的程序員不是一個好的藝術水泥店主。


      他家產品是這樣介紹的:

      藝術水泥說到底其實主要成分就是水泥,但是單純的水泥肯定不是不夠細膩,也無法進行墻面施工,成品很容易掉粉,所以添加了提高柔順性和耐擦洗的配料,來保證施工性能和成品不容 易掉粉,具體加什么,這是秘方啦。藝術水泥施工起來有不同的做法平刮和批刮 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只有藝術水泥才能營造出那種天然 紋理的灰色工業風來,同時主料都是水泥等無機物,保證原料上就沒有異味和甲 醛,手感非常順滑,成品如鏡面一樣。不太理想的地方,耐擦洗能力相對弱一些,如果用在廚房衛生間(干區) 這種地方,最好是上一層罩面清漆,浴室區和油煙機區是不建議用的。

      接著我們看配料,配料我只說兩點,要放增稠劑(所有的牙膏,洗發露都會放這 個,健康環保),要放固化膠粉來保證不掉粉,這配料里面涉及到的廠家太多了, 淘寶搜索:簡泥藝術水泥 既有河北地區的化工小廠,也有國內一線品牌廠家,同時也有進口原料。這個配 料的質量,對藝術水泥直接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作用,藝術水泥的主要成本也在這 里,不要小看只有百分之幾,但是幾乎起到了關乎藝術水泥施工難易程度,柔順 性,最終成型紋理,凝結時間,所有的關鍵點都是這些配料在起關鍵作用。 質量不好的藝術水泥,根本沒想過控制最終成品的粗顆粒雜質,有時候不是水泥 有問題,而是那些配料里,有的藝術水泥廠家為了節省成本,配料直接采購當地 的小廠,而那些小廠為了多賺點錢,有的會往膠粉或者增稠劑里加沙子。。。。 鬼才知道,這樣的細膩款的藝術水泥如果做出來,會是什么效果。


      所以我決定吃一次螃蟹,放棄大牌和專業廠家,自己找工人,用三郎的材料做。


      5、施工記錄

      物流直接送過來兩個塑料桶,每桶10公斤。

      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找有手藝的師傅,中間各種心酸不提,最終還是找到了經驗豐富的侯師傅,頭一天聯系是正從外地返回廣州---他們經常做全國各地的公裝。


      到現場傻眼了,因為前幾天友贊收尾,油漆師傅把工具都帶走了,沒!有!攪!拌!器!


      又開始各種心酸的聯系,找工程,找物業,找鄰居,都沒有!


      最后還是找到了友贊貼心的胡工,他告訴我,其實用沖擊鉆接一個攪拌頭就可以了,這些都可以在小區不遠的五金店買到!


      馬上先去物業,攪拌機沒有,但是沖擊鉆還是很多的,馬上借回來!


      然后馬不停蹄去商店,買了一個攪拌頭,10元,真便宜!


      回來又傻眼了,裝不上??!


      胡工告訴我,因為沖擊鉆有幾種形狀的頭,所以要先看清楚,但是我看不清楚啊,黑乎乎的。


      不管了!再次沖到店里,問有幾種接頭,全買回來?。?!


      結果就是這樣的:


      后來沒用的還是退掉了,商店老板人很好。


      三郎告訴我,如果想要淺一點,可以嘗試用25克色粉,所以我在前幾天,很聰明的買了一個0.01g精準度的電子秤。


      精準的量好的色粉,就兌水,開始攪拌,最后形成了冰激凌水泥。

      師傅先試著用批刀和抹刀兩種方式做了效果進行對比。

      觀感上批刀做出來的太碎,最后敲定用抹刀來做,施工開始。

      一日無話,到了晚上,施工就完成了,最終還沒有干透的效果如下。

      感覺紋理正式我想要的那種,不粗狂也不算細膩的舒適感,顏色在傍晚也不會顯得暗沉,預計干透還會再淺一點。

      最滿意是做到這一切的價格,目前只消耗了一桶材料,加上人工,可能和上海過來施工的單價差不多,簡直是太劃算了。

      主體安裝(5):(190522)自流平施工與各種安裝收尾

      這是平談無奇的流水賬,主要涉及自流平,門安裝,百葉安裝等方面內容。


      1、自流平施工


      做自流平的意義在于讓地面更平整,這樣在鋪設木地板后腳感會更好一些,屬于舒適提升的項目。

      當然還有自流平工藝直接做地板來使用的,比如清水混凝土,再摻點顏色做藝術感地面或者車庫里的環氧地坪漆,但因為沒有這個需求,所以就不展開研究了。

      材料使用的是馬貝自流平砂漿,按照說明所示,施工后差不多4-6小時就可以在上面走了。

      施工過程沒在現場,走之前看到師傅在地面上做清潔,踩上去黏黏的。下午回來后就看到自流平已經做完了。


      第二天早上看到自流平已經凝固,踩上去也沒有問題了。

      小心翼翼的做了清掃,看上去光亮平整,整體很OK。


      2、浴室玻璃門安裝


      之前主衛的推拉門內側沒有封起來的部分已經完工,同時做了磚和墻面的收邊條,墻面還沒有扇灰刷漆。

      公共衛生間兩分離的濕區門開始安裝,小心翼翼的抬到了衛生間后開始安裝。

      安裝完畢后,門框內填充了發泡膠,邊緣涂了玻璃膠,用膠帶做了固定。

      從浴室視角看過的效果。


      3、空調、地暖,浴霸調試及百葉安裝

      空調調試很快,一切運轉正常,但是百葉安裝出現了坑。


      由于百葉訂做尺寸是按照天花師傅的尺寸定制,并預留縮減了2-3mm來做的,但在實際安裝時發現,由于扇灰厚度超出預期,比原來預估尺寸還要縮小3mm左右,導致大部分的百葉無法放進去。


      部分的百葉勉強安裝了上去。

      但大部分依舊要這樣裸著。

      下一步只能在局部刮去膩子,擴寬安裝區域來解決。


      空調第二個問題是客廳的兩臺面板型號不匹配,需要重新更換,問題倒不大。


      地暖安裝其實也簡單,線一接就OK了,但坑是在面板深度和寬度都比常規款大,導致面板異于常人。


      這里深度淺,里邊線太多,放不進去。

      這里是寬度被左右夾擊,擠不進去了。

      這里勉強擠了進去,真不容易。

      這里也是深度問題,難調整,只能后期扇灰來補縫。

      因為之前的底盒都是西門子底盒,可以相互鎖扣,但沒想到用其它款面板,存在空間不夠的問題,因此還是有幾個地方的底盒要重新調整,來滿足安裝。


      設備運轉都很正常,嘗試把自己關起來,打開空調制冷,地暖供熱,冰火兩重天...


      4、其他設備安裝調整

      物業的呼叫中心面板重新安裝,并和家里的告警面板連接起來。

      成功點亮。


      之前磁吸燈存在概率閃爍,聯系廠家后更換了350w的變壓器,自己爬上天花接線,順利搞定。

      點燈效果正常,不再閃爍。

      松下浴霸師傅也過來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安裝。

      顏值實在一般,功能夠就好。



      主體安裝(6):(190523)木地板安裝收工,家里開始有點顏值了

      終于開始從功能施工走向顏值裝飾了,木地板的選型花費很多心思,所以有點小激動。


      1、木地板到貨

      滿滿一大面包車東西,心想有這么多嗎?


      原來一大箱子是買地板送的按摩椅,真大,只能先放著,以后還是孝敬給老丈人吧。


      地板堆放在電梯口準備搬運。


      地板地板都印刷著生產國,猛一看沒反應過來以為是澳大利亞呢。


      打開看木板,三層結構,木頭質地比較均勻和干凈。


      規格表,沒有看到admonter的標志,不過奧地利產是是實錘了,也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碼放整齊,準備安裝。



      2、木地板鋪設

      先鋪了地暖專用防潮棉。


      開始放置測量。


      各種切割。


      鋪設方法是隨機,這樣比較省料,同時因為是大長板,也是自然紋理,隨意一點更好。

      安裝速度很快,差不多第二天早上就搞定了。



      3、安裝收邊條和踢腳線

      收邊條是1.5cm寬的銅條,單邊0.7已經是這個地板能容忍的最小寬度了。


      踢腳線是黑色實木,4cm窄邊,很難找,最終在網上定制。


      收邊條在客廳瓷磚處,高度差出現了較大落差,瓷磚面低了差不多5mm。


      和胡工一起討論后,決定先用玻璃膠固定,后續嘗試填縫劑補。

      記得有人曾經把木地板邊緣削低來匹配,但施工難度大,而且熱脹冷縮后很難保證邊緣齊平,遂放棄。

      從實際效果看,沒有那么完美,但斜的也不明顯,能接受。



      4、門吸安裝

      門吸這次用了kawajun的物理門吸,價格是普通門吸的數倍,但這種獨特的造型和手感,小奢侈下還是值得的。

      拆開后各種小零件,要仔細看說明書才知道安裝方法,確實繁瑣很多。


      師傅也是第一次裝,在一個門上反反復復調整高度,鉆了三次眼,我的門啊...


      安裝好后就是這個樣子的。


      視頻效果,手感很愉悅,但大力關門時,會先鎖止反彈后又開啟,只能發揮緩沖作用。


      安裝完畢后還提供了保護套放置裝修材料污染。


      而且裝了保護套還是可以鎖住門,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細節設計。




      5、小秀顏值,看圖即可









      主體安裝(7):(190615)細節是魔鬼!硬裝收尾填坑記

      不緊不慢的裝修過程,持續了半年后,終于進入了硬裝收尾階段。

      而越到尾聲,問題就會越多,這是一個回報的階段,前期越認真,結尾問題越少;同時收邊成了一個最重要的細節,不同區域,不同材料,不同形態的邊界如何處理?


      不可避免的,我也積攢了不少的坑要去填,但相對來說都在可控之內,也給大家做個借鑒,也許能幫你避開一些。


      記錄清單,逐步來填掉!


      序號
      問題
      解決方案
      計劃安排
      當前狀態
      1
      定制百葉裝不進天花

      1、膩子過厚區域進行削


      2、百葉過長部分進行切割

      5月底木工和空調進場施工
      closed
      2
      百葉無邊框,邊緣需要收口
      油工通過膩子和油漆進行處理
      6月中上旬
      closed-剩余水泥天花處未完成
      3
      客廳兩個地暖面板略大,裝不進底盒
      電工對底盒調整安裝
      6月上旬
      closed
      4
      西廚高柜區16A需歐式底座
      電工更換歐式面板
      6月上旬
      closed
      5
      管線機管道預埋未完成

      1、電工統一處理

      2、油工修補

      6月中上旬
      closed
      6
      兩個陽臺新帖瓷片未填縫
      泥工已修補6月上旬
      closed
      7
      大門底部兩個門檻石塊未補
      待安排
      待定
      open
      8
      主陽臺下水管道堵塞
      待安排
      待定
      open
      9
      折疊門單門膠條脫落,推拉門玻璃膠待補
      待安排
      待定
      open
      10
      公共區地板高4-5mm,和地磚收口局部縫隙大
      初步已玻璃膠處理,填縫時二次處理
      6月上旬
      closed
      11
      消防噴頭美化未完成
      待天花刷漆完成后實施
      6月上旬
      closed
      12
      主衛隱藏門的木墻彎曲
      用不銹鋼收邊待定
      open
      13
      主衛大理石邊緣開裂
      補膠處理待定
      closed
      14
      兩個衛生間浴霸的位置相對門不直
      電工統一處理
      6月上旬
      closed
      15軟水機溢水口未接下水需找到合適的管道待定open
      16主衛龍頭缺內六角螺絲需找到合適的螺絲待定open






      1、百葉處理實施完成


      為了達到最極致的視覺效果,這次空調百葉使用了無邊框定制,并且使用了黑色鋁合金材質。


      這種百葉風口可以說把細節做到了極致,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為了說明其難度和問題,首先看看傳統的百葉,一般都是下圖這樣的。


      有兩個重要區別

      其一是注意其封邊,多出了一圈,這樣就可以遮蓋天花本身的邊緣瑕疵,反而言之,如果無封邊,那么對天花木工要求就高許多,要做的平直。

      其二是其可以打開,這對空調檢修維護十分方便,而無封邊只能螺絲固定,拆卸十分麻煩。


      此外還有兩個麻煩。

      一個是材質,鋁合金材質相對來說質感最好,但存在露水的問題,所以目前主流都是塑鋼材質,低端的就是ABS。

      另一個是顏色,如果想要黑色的百葉,塑鋼目前少見且價格高,而且零度無封邊的找不到,ABS有但質感很差,最合理的選擇只能是鋁合金,但缺點是小心磕碰,容易掉漆??吹较聢D的白點,就是安裝剮蹭結果。好在面積不大,補點黑色沒問題。


      所以綜合這四個因素和問題,如果想要無封邊的黑色百葉,目前比較理性的選擇就是如此了。


      但第一次安裝很崩潰,所有的黑色出風口都安不上,因為螺絲突出了幾mm,可見上圖,同時膩子打的又很扎實,還貼了陽角線,所以一來二去,就差這么5mm放不進。


      進風口也有幾個出了問題,定制的長度比實際的口要大1cm,放不進去。


      詢問了百葉廠家,表示無法返廠調整,如果不能安裝只能報廢。


      于是現場和胡工以及空調廠家討論辦法,最終決定出風口調整削減天花邊緣,去掉陽角線足夠,而進風口放不進去的,下次空調帶工具現場切割處理。


      木工師傅幾天后到來,手腳麻利的干完了活,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為了確保百葉都能安裝,直接幫我把百葉都裝好了!

      給你一個大大的贊!



      還剩余幾個要切割的百葉,空調師傅過來后順利切割安裝,同時也安裝好了兩個LDK區空調面板。




      仔細看邊緣細節,還是有收口要后續處理,但是從整體觀感上看,讓人十分舒適。



      這種一氣呵成的線條感,是付出了很多實用性損失的代價得到的。




      2、地暖面板的問題


      地暖面板為了能順利接入智能系統,費盡心思找到了一家,外觀功能都很滿意,自己還挺洋洋得意,安裝的時候傻眼了。

      因為面板外部比正常面板打了幾mm,又是幾mm,就是被卡住了,放不進去!


      房間里的還好,勉勉強強的硬插進去,但是明顯與墻之間有間隙。

      不過補了膩子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打開看,小小的86底盒里,地暖的線最多,預留了兩個溫控線路,地暖線路再加上強電專線,實在是難裝。


      接下來只能讓電工做底盒調整位置了。


      3、木地板與地磚高度差異過大

      整體看幾個收邊的位置,門檻石區域基本都和木地板齊平,唯獨餐廳區域地磚低了5mm,又是幾mm!

      不過先用玻璃膠初步做了填充處理,由于空隙和區域都不大,填縫時再處理下,有望搞定。

      因為用的1.5cm收邊條,所以對邊緣的高度差要求非常高,如果用更大的收邊條,這種問題解決難度會大大降低。



      4、主陽臺下水不暢

      由于主陽臺的下水是橫放的pvc跨越整個陽臺,接到原有的排水,所以中間彎頭多。

      懷疑中沙子一類堵住了,逐漸還能自行流下去。

      準備這幾天用我的通渠神器試試看,如果不行只能專人處理了。


      周末自己拿氣壓炮轟了半天,下水好轉一點,但依然在倒了兩桶水后開始緩慢下水,感覺堵塞位置比較靠后,看來需要專業人士介入了。


      5、地暖面板調整完畢,還是友贊師傅給力

      友贊電工小鄒因為和我一起裝壁掛馬桶(見前期日記),培養出了戰友感情,我還經常鼓勵他多學點新產品的安裝方法,比如凈水器等,可以賺更多的錢,但他沉迷于別墅裝修不可自拔…


      講這些是因為他一出手,就徹底解決了地暖面板的安裝問題,重新調整了底盒內線路空間,讓裝不進的面板居然都順利裝好了!

      而且出于戰友情,他還幫我把所有的面板的調整好了,真是讓人尖叫的服務!

      完工了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每一個都嚴絲合縫,開心。







      待續中...

      主體安裝(8):(190608)燈光安裝收尾,浮夸的燈光來襲!

      前期已經完成了天花嵌入式燈具的安裝,剩余明裝照明和裝飾燈還未安裝。

      天花油漆處理完畢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燈具安裝。


      1、安裝準備

      由于燈具型號比較多,為了防止安裝錯漏,安裝前,現行在現場把燈具進行了分配,放在了對應的天花位置。

      2、燈具安裝

      都是電工最熟悉的領域,所以安裝起來沒有什么波折,中間缺少了一些安裝配件,補齊后,兩天時間把現有燈具很快就都裝好了。

      比較特殊的餐廳燈是日式燈具,需要安裝引掛器,所以燈雖然還在日本,但引掛器先安好,后續直接把燈線卡上即可,不用接線,不得不說日本這方面做得很細致。


      3、燈光效果

      因為整個工地還是各種保護墊和箱子,毫無美感,所以只能看看燈本身了。


      水泥天花配合黑色軌道燈很和諧,中間圓形的就是引掛器了。

      軌道燈安裝的隨意了,后邊自己又調整了下位置。

      客廳也是兩組軌道燈,中間的斗膽燈漏買了,等后續再補充安裝,燈光和黑色百葉交相輝映。

      主臥也是無主燈,明裝射燈比較多,看起來有點浮夸了---還有3個沒有入鏡。

      上面都是照明燈具,外形還都是比較低調的,造型燈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造型燈用的大部分來自我最愛的宜家,大爆炸燈從剛出來就想著為女兒預留。

      白天看也很別致,不愧是紅點設計獎。

      老人房選了款鄉土氣息的燈,屬于宜家英德川系列,聽起來好像有點日本的意思,但實際上就是industriell的音譯嘛,就是工業風...

      不過這款燈還真的有姥姥家的味道,土土的又有詩意。

      插播下整改完畢整齊的開關,看著就舒服。

      陽臺的燈光很有層次,頭頂是宜家三頭筒燈區域照明,腳下是四個四頭的地燈,墻壁還有負責美的壁燈,就屬這里最浮夸。

      壁燈不亮的時候也很美。

      不過最有格調的,還是臥室的床頭照明燈。

      剩余部分燈光,后續配合軟裝再逐漸呈現。


      最近天氣不錯,拍一張窗外美景。


      主體安裝(9):(190615)開荒,填縫,弱電DIY

      這章是補課,兩周前完成的工作了。

      1、開荒1.0

      兩個阿姨過來,三下五除二就開始整了,由于地面都做了保護,開荒主要重點在玻璃,門窗和墻面上。

      開荒確實很辛苦,所以也沒有對太多的細節做要求了,唯一的問題就是主觀景陽臺下水有點堵,已經記錄在硬裝收尾細節里,影響不算大,但遲早還是要解決的。

      清理完畢,可以進入填縫的環節了。


      2、填縫

      一早就選了網紅馬貝141來做填縫,不知道環氧樹脂的同學自行去補課,如果不是追求亮閃閃的最炫觀感,那么馬貝環氧是最佳的選擇。


      施工比其他傳統材料要麻煩,必須一般填一遍擦,否則干了不好擦,于是找了人來幫忙做。

      師傅四五個人一起做,速度很快。

      最難做的是浴室的墻面,由于存在凹凸不平,所以擦起來非常難,施工速度也卡在這里慢下來,最終做到晚上七點才收工。

      王老師選擇的顏色很不錯,看起來和木紋磚搭配一起,很接近自然木質。


      3、弱電DIY

      出于對網絡品質的高要求,按捺不住顫抖的手,還是自己親自上了。

      把剩余不通的網線全部檢修一遍,同時把剩下的水晶頭都打好了,自己還打好了小標簽,美美的。


      清掃和布放AC后,效果好多了,但線還沒有好好整理,電源模組也沒有到位,等后續光貓到位后再收拾一番。

      房間的面板AP自己動手裝上去,難度系數0。


      主體安裝(10):(190615)櫥柜安裝phase 1,十幾萬的櫥柜裝起來啥樣?

      櫥柜是我第一個定下來的家具,也是家里最貴的單品投資了。


      在安裝前,讓我先談談神奇的購買經歷,而談到這里,繞不開的就是櫥柜品牌的選擇。


      1、櫥柜品牌

      因為很早在構思這次裝修藍圖時,就已經確定了LDK的架構,而其中關鍵點就是櫥柜。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眼里的櫥柜品牌只有兩個,一個是宜家,一個是其他品牌。

      我很喜歡逛宜家的櫥柜區,給我非常多靈感,而且宜家櫥柜的顏值都很能打。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宜家的內構件也非常豐富,五金也都是貨真價實,而且每次去宜家,看到柜子上寫著“打開我看看”,拉開來都有種驚喜感,原來櫥柜還可以這樣。

      而且宜家櫥柜還有二十五年的質保,這個無人能及,此外環保性也是老老實實,讓人放心。

      也曾經去到幾個國內大廠品牌的店里看過,顏值先放一邊,僅僅是內構件一項就敗了,宜家確實太豐富了。

      所以直到今天我也覺得,普通的廚房櫥柜選擇中,宜家是我的最佳選擇。


      2、選擇威乃達是一種緣分

      在某次在琶洲吉盛偉邦逛,在樓下被某些國產櫥柜辣眼睛后,跑到樓上進口區瞎走,看到電梯口有一個店面,里邊的島臺十分大氣,于是走進去了解,看了一圈覺得顏值不錯,就是氛圍給我的感覺,整個廳就我一個人看,估計這里的價格可能很貴,想找人問問,發現后面辦公室也只有一個人,就是后來我跟進的文杰小哥,但是他貌似也不熟悉,吱吱嗚嗚也沒了解到啥。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女子走進來,小哥像看到救星一樣,這個女子就是老總黃總,今天正好過來看下,而且這個店剛剛開業,所以十分湊巧。她和我一聊,發現太多相似的地方,一樣對廚房社交有追求,一樣喜歡保利天悅(區別是她買了我差點買),一樣喜歡木質家具等等...

      她再次帶我看了櫥柜,尤其是內構件,當看到凱斯寶瑪的大怪物時,我才感覺到宜家就是小朋友...

      真的高檔,而且櫥柜的精致感撲面而來。

      我強忍住撒腿而逃的沖動,不斷抬動下巴,“不錯不錯”...


      末了黃總還邀請我體驗了她特別喜歡的椅子,carl&hans的椅子,我屁股坐下的一瞬間,我知道自己已經淪陷。


      雖然我很有禮貌的告辭,但剛把黃總加了微信的我,知道這個事沒有完...


      一個月后,我訂購了15萬的櫥柜,沒再比較和找其它任何家櫥柜商。


      我是這家店的第一個客戶。


      文杰小哥是我的項目負責人。


      我們在會議室里像開會一樣,黃總、王老師和我,提出了n多種方案,最終經歷數小時確定了櫥柜方案細節,大家感覺都像在設計自己的家。


      春節時黃總還給我家小朋友發了紅包,這是唯一一個我作為裝修客戶收到的紅包。


      我知道,漂洋過海半年的柜子,會成為家庭的中心。


      3、按理說該說櫥柜了,但插曲來了,我損失了一個鉑浪高臺盆

      為了配櫥柜一臉,臺盆也不能拖后腿,于是花崗巖水盆是必然的選擇。

      看上了一款帶瀝水盤的鉑浪高,德國有售,于是亞馬遜海淘!

      同時還買了天貓官方的大單盆。

      海淘收貨時就沒有木架了,而天貓的木架是完整的,沒想到這里埋下了隱患。

      因為臺盆里邊也被紙包裹,所以收貨的時候沒全部拆開看,直到半年多后要安裝前,文杰小哥打開一看,目瞪口呆,臺盆裂了個大口子。

      這么深基本沒有修復可能了。


      隨后致電亞馬遜,對方很禮貌的表示,很同情但是太長時間只能深表遺憾了,雖然海外比較便宜,但是稅費高,加起來損失了好幾千。

      不過過了幾分鐘,亞馬遜又致電,表示讓我把圖片發給他們,再幫我爭取下盡量彌補損失。


      我能怎么辦呢?深吸一口氣,再買一個唄!


      下次一定要開箱驗貨!

      下次一定要開箱驗貨!

      下次一定要開箱驗貨!


      4、櫥柜正式安裝

      威乃達很重視我這首個本地客戶,除了安裝師傅,還有一個技術負責人和文杰小哥都來了,下午臺面也來量尺。其他工人看到感嘆,他們平常一般看到櫥柜就一個師傅來,沒見過我們家這種陣仗。

      文杰很早就過來,在地面仔細鋪好了保護膜。

      柜子出廠都是已經做好的柜體了,現場主要就是拼接固定起來,所以速度挺快就有雛形了。

      各種安裝,一直忙到了晚上八點多。

      最終效果也是感人的,在夜色燈光下,有一種高傲又精致的觀感。

      第二天又按奈不住,動手把美國鐵匠打造的鍋架組裝完成,并和電工一起裝了起來。

      這種金屬和木頭碰撞的質感十分感人。


      繼續期待臺面到位后的效果!

      主體安裝(11):(190626)水系統安裝初步收工,體驗四公斤水壓下的飛雨

      1、全屋凈水系統的安裝

      水系統由于都是自己海購或者diy拼湊起來的,所以并沒有什么官方安裝,全靠自己設計+找水電師傅。

      好在通過狗哥介紹了一個廣州的師傅,有凈水系統安裝經驗,于是在櫥柜進場當天一起來施工。


      師傅很嚴謹,上來先把各種設備擺了一遍,隨后開始研究和思考如何連接。

      中間艱辛的過程可以這么概括,為了達到水路設計要求,我跑了幾百米外五金店差不多10次。

      補充球閥,外絲彎頭,內絲直頭,下水彎頭,PPR管,三通等等等等...


      然后就開始各種熱熔連接,軟管連接,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快九點,整整搞了差不多12個小時。


      連接后試水,可以看到入戶水壓保持在4以上,屬于比較理想的情況。

      整個水系統的連接按照原有設計做了微調

      首先是飲用凈水放在了軟水后,即:入戶水-->前置-->20寸活性炭-->中央超濾-->軟水-->全屋后續用水。主要考慮RO本身會把鈉離子也過濾掉,所以沒有必要在軟水前設置。

      其次是在在超濾和軟水處設置了旁通,用于故障時的臨時用水。

      大藍瓶由于位置限制,巧妙的放在了側面的空隙處,但后續問題是,更換濾芯需要拆掉擋板,但這幾顆螺絲對于工科人是可以忽略的。

      隨機是軟水機試機調整軟水度,首先是加鹽。

      然后拿出隨機器附帶的神秘小藥丸,放到測試瓶中,加入入戶水,使勁搖晃后,會變成紅色。

      然后繼續加入小藥丸,直到第四顆,水就變成了藍色。

      查詢對應表,可以直到,這里的水質是大概140左右,所以可以說,廣州的水其實不算硬了,已經很接近軟水的程度了。

      將軟水機的軟水度設置為150,接好過濾的水再次測試,結果直接是藍色,表示軟水成功!

      最后整理下線路,由于垃圾處理器,凈水器和管線機都還沒有接,所以暫時還比較空,但整體能在這么狹窄的空間實現比較理想的水質,我還是對自己的設計和師傅的手藝要點個贊的。


      2、燃氣熱水器的安裝

      20升容量是必須的,本來是打算上零冷水系列,也就是把循環泵內置機器的版本。

      但后臺咨詢過商家,首先是內置的循環泵功率和揚程都偏低,當然日常夠用,其次是內置循環泵如果損壞,整個機器就必須要修理,影響用水,最后就是目前行貨進口的都不是零冷水。


      所以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20升的全進口能率+不銹鋼外置循環泵,既滿足了進口質量的要求,又解決了循環泵的問題。


      選擇的店家很實在,購買的時候就明確,安裝時候的一切配件他們負責,不再額外收費。

      機器拆開后,十分沉重,師傅說國產的他能一次抱起來2,3個,進口的只能抱得動1個。

      開始安裝,速度很快。

      接面板需要拆開機器,師傅說進口機器才敢打開給客戶看,國產的一般都不這么干。

      安裝完畢,由于排氣管預估少了,第二天老板還親自過來給安好了。

      隨后煤氣師傅上門安裝好了煤氣。

      還檢查出了他上次沒有擰緊的一個接口,避免了一個漏氣隱患。

      由于控制網線沒有提前埋線,所以和電線一起走明線,整體完成效果挺規整,這里因為是生活陽臺,所以基本也沒有什么顏值要求了。

      循環泵運轉和熱水器啟動的機制還沒深入研究,后續再配合整體智能控制進行場景實例設計?,F在只需要能出熱水即可。


      3、洗手間潔具安裝

      我的水電小哥和壁掛馬桶較勁了一天,為了配合他,我又跑了5,6趟五金店,還又花了幾百補馬桶配件。

      安裝后還發生不明漏水,我們兩個合力在各種洞口打了很多玻璃膠后,終于不漏了。

      我們看著對方辛勤的汗水,情不自禁的笑了...


      花灑什么的安裝十分順利,很快就搞定了。

      公衛是明裝的漢斯格雅雙飛燕E300,可以看到開關和恒溫器區不帶龍頭,如果后續用拖把,馬桶旁邊的碰頭可以滿足。

      碰頭力量足,射程遠,很威。

      巨型頂噴,配合幾乎沒有壓損的水,打在手上非常有分量感。

      公衛做了兩分離,馬桶區和淋浴區不再做隔離,保持空間感。


      主衛在一切安裝之前,必須先把大家伙浴缸抬進去。

      到貨是這個大一個包裝,運送師傅說一般的浴缸都是木架子,只有這個廠的是木板。

      由于是輕質的人造石,胡工和電工正好都在,浴缸過洗手間門的時候,必須要打側才能過,期間艱辛不提,最終還是順利的到達了指定地點。


      浴缸到位后,擋水玻璃也隨即安裝完畢。

      主衛是漢斯格雅的E360暗裝,及其簡約,這里真正體現了簡約是最花錢的真理。

      出水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和e300差不多,但已經足夠爽了。

      主衛的整體完成圖,除了柜子部分,其他都已完工,整體效果還是挺感人的。


      主體安裝(12):(190706)奇葩測試新風效果

      新風安裝后,一直沒機會開,今天閑下來,想測試一下。


      目前的新風戶外出入風口還沒有處理外觀,姑且簡單吊著。

      室內風口主要分兩種,一種外露的用松下的過濾口,另外其他的都隱藏在空調出入風口里。


      開關面板功能基本就是風量和熱交換設置,其他也沒有太多復雜的東西。

      先測試下回風口,專門選了向下的口測試,吸張紙巾妥妥的。


      測試下ldk區出風口,奪過女兒的玩具,看看風量。


      房間因為經過二級分風箱,之前手感明顯弱于ldk區,用風車一實驗,大概轉速慢了2-3倍,不過考慮到房間大小和梁上打洞的均衡,只能妥協。



      因為家里家具還沒有進,只能對比測試下。

      手頭只有個pm2.5測試設備,甲醛和tvoc結果看看笑笑就好。

      房間未開之前,大概是9左右。




      開啟新風后,有輕微的降低,但不明顯。

      因為本身戶外空氣量好,加上家里施工基本停止,所以效果并不顯著。

      此外廚房區域還是有一定的新風主機噪聲的,房間內基本感覺不到。


      主體安裝(13):(190803)櫥柜安裝phase 2,收工,效果可還行?

      剩下的櫥柜安裝基本上一帆風順,臺面,龍頭,下水,煙灶等等,但是島臺木桌面還是折騰了下,所以單獨說說。

      1、島臺木桌面安裝

      木桌面是白橡木直拼板,要求廠家涂了木蠟油,看發貨地來自丹東,應該是來自東北的好木頭。

      擺上去試試看,尺寸挺合適,但是整個顏色還是偏暖了,而且廠家木蠟油是亮光的,反光很厲害。

      不能忍,怎么辦?

      自己改!

      馬上去馬爸爸家找了一個OSMO的木蠟油,加了灰色的色彩,因為數量小,所以弄個試用裝就夠了。

      用600目砂紙把原有的木蠟油打磨掉,顯露出原始的木板,整個顏色淺了一點,感覺更好看。

      打了一遍木蠟油,可以看到顏色明顯變深了點,在燈光下還是顯得有點暖黃。

      在打了3遍木蠟油后,在自然光下,顏色已經比較ok了,深色帶點灰度,但是在燈光下還是有點泛黃,只能佛系對待了。


      開始安裝,在內部和櫥柜之間用角碼連接,使用自攻螺絲固定,順帶一提,小米的電動螺絲刀真好用,裝帆椅的時候也靠它!

      接縫處用馬貝ac玻璃膠,顏色110,灰色正好銜接黑色石頭和木質,經驗不足,玻璃膠有點弄得歪歪斜斜。

      但總算是結結實實的裝好了。


      2、櫥柜安裝收工,看看效果

      整體角度看一下,從遠處的中廚,到島臺區,再到蒸烤區和西廚區域,椅子區域放餐桌。

      中廚區是L型,以中間的煙道為分界,左側明火烹飪,右側水洗區,下面空白處預留給洗碗機。

      島臺的臺盆帶瀝水盤,可以做些洗菜洗水果和簡單切削,水可以流回盆里。

      臺面由達克密瓷和木臺面拼接而成,石材部分可以用來備菜切菜,做面食等等,木臺面用來做簡餐桌。


      中廚用的西門子的20立方米的煙機,BLDC電機,目前還看不出效果。

      背面的墻面沒有用瓷磚上墻,而且直接用臺面石英石上墻,保持整體性和簡潔感。

      中廚區柜體全開啟,基本上能用抽屜的都用了,保證拿取物品時更舒適便捷。

      中間通道寬度在1米以上,保持柜體能全部拉開還有充足的站立空間,之前一直做更大的島臺,但是就是因為通道會變窄不方便,所以放棄了,現在看起來是明智的。



      中廚區掛在頭頂的那些玩意。


      西廚區全開效果,抽屜少一些,考慮這些主要放一些西廚電器和工具,所以平開門多一些。


      3、看點細節

      西廚嵌入式電器已經確定是德國海淘電器,所以直接把插座設置為德制插座,不用轉換插座了。

      五金和柜內設施都是blum,并且還專門增加了威乃達的名牌。

      西廚區值得說得就是這個拉籃了,適合放一些不常用的物件,最大化利用了內部空間。

      垃圾處理器方面,原有開發商帶的是貝克巴斯的F5,直流電機,還是用在中廚水盆,直接排到主管道,作為主要廚余垃圾的處理。

      島臺因為用的管道是50管比較細,所以選擇了研磨精度最高的愛適易 E200,交流電機,而且是美國版110v,所以還增加了一個舜紅的110v轉220v變壓器,同時配合小米插座和開關,實現無線開關效果。

      目前還沒有對比過兩個機器的效果,從聲音聽,愛適易的聲音更輕柔穩定些。

      中廚用鉑浪高的臺下式大單盆,頭頂還放了一個小吊燈增加點氛圍。

      側面有防水插座,用來接電腦或者電磁爐等電器,讓臺面也能做火鍋臺面或者是辦公吧臺。


      主體安裝(14):(190901)定制柜終安裝,好事多磨,裝了五輪才收尾

      定制柜為了達到效果,折騰了3家供應商,因此也注定了這是個漫長煎熬的過程。


      1、柜子設計

      陽臺柜

      因為陽臺有管道的原因,原方案是洗衣干衣并排放,干衣機墊高。

      但問題來了,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進行臺面定制,因為落差太大,無法做定制的一體化洗衣盆。

      于是參考了鄰居的設計,做定制柜+洗干衣機疊放的調整方案。

      由于管道比較多,詳細的對陽臺重新進行了測量設計。

      網上找了家福建專門做鋁合金陽臺柜的廠家,定制了陽臺柜,安裝十分簡單,調整后固定墻面即可。

      同步還買個一個拖把池,因為沒有預留水管和排水,都是走明管,為了配合柜子,自己買了各種配件搞定,看來裝修讓我可以做個小水電工啦。

      另外定制了一個吊架,把之前的新風管道封閉起來,但還是有個小遺憾,衣架把柜門擋住了,出口只能常開,以后再想辦法調整吧。

      折疊門衣柜

      理想的艾格特+折疊門有幾個目標:

      1、折疊門只有柜門,沒有柜體,確保艾格特貼墻安裝

      2、折疊柜門能夠全部同時打開

      3、沒有地面軌道,柜子和外部全部連通

      4、不需要側面墻,可以封側面板做

      問遍本地的幾家定制柜廠家,有些是不做折疊門,有些是軌道在地面,總之沒有達到以上四個要求的供應商。

      不過最終還是在好住上看到了其他城市的分享,順藤摸瓜,找到了北京一家供應商。

      但有一點不完美,就是衣柜門是密度板,而不是顆粒板,而且限高2.4米。按照商家說法,這種承重結構下,密度板才不會變形,這也是他們試了很多次才實現的。

      因為擔心污染,先讓廠家拿了樣板寄過來,同時廠家也給出了檢測證明,從切面和檢測來看,一切都挺靠譜。

      另外有一個麻煩就是,廣州沒有本地合作安裝,只能自己想辦法裝。

      于是和幕意商量了下,他們來安裝,先讓北京廠家發了一個老人房的,試試手。

      安裝round 1

      安裝很順利,只需要把框架固定后,連接柜門后調整即可。

      考慮到兒童房的易用性,還是放棄了艾格特,只在主臥做,于是下單!

      ps:北京定制真的麻煩,除了安裝,還有物流,只能發貨到物流中心,然后自己找貨拉拉運過來搬上樓,第二次發貨的主臥包裝超過,進不去電梯,已經到了晚上沒辦法找人,只能放在樓道一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找了人來拆包裝逐個運了上去,還算順利,除了多花了幾百。


      其他所有柜子

      選擇了幾家媽網的商家都去看了下,最終選擇木上慕意。

      各種原因挺多,中間也發生過論壇上的一些味道事件,自己也很擔心。

      選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

      1、工藝和實施能力確實不錯,從展廳和案例可以看出來,翻車幾率不大。

      2、喜歡鉆研,我們從去年開始研究各種方案,包括用藤條定制工藝,各種軌道方案,來解決通風和折疊的技術問題,木上很配合,也一起打樣看效果,而且老板朱先生在交流過程中感覺也是不斷在追求新的工藝和材料的人。

      3、愿意積極面對問題,在網絡上事件后,我也表達了味道的擔憂,朱先生和我溝通了幾次,也在展廳拿各種材料做了小柜子樣品來比較,現場感受還是沒有顯著的味道問題的。

      4、跟單設計小妹也很認真,現場量尺跑了4,5次,有次降溫,有次暴雨,都是按照約定來了,整個設計過程細節調整不斷,她都耐心不斷調整,還有一次重感冒也在幫我們出方案。


      所以最終還是和設計師一起,經過漫長的不斷調整,確定了方案。

      設計圖美觀度就一般般了,不過對我們來說,腦海已經考慮清楚了,也就沒那么關注了。


      2、柜子安裝

      安裝round 2

      因為第一次是試裝折疊門,第二次才是真正的上門安裝。

      看著柜子的數量,我估計一天完成肯定沒戲。

      還有導軌和兩個超長板子,都無法運上電梯,無奈只能又找搬運工抬上樓,一切順利就是又多花了幾百。

      第一天安裝開始!

      從切面看材料,愛格板內部還是比較干凈的,暫時沒有嚴重味道。

      第一天完成了浴室吊柜的安裝。

      還有兒童柜子的安裝。


      安裝round3

      第一天沒干完 ,第二天接著干,不過看起來師傅們通告非常多,在我這里只能干到下午2點。

      開始安裝主臥柜子,都是洞的側板,為了給空調進風。

      書柜安裝最費時間,各種對齊調整。

      鞋柜安裝,旋轉鞋架的高度選擇錯誤,過高,只能勉強安裝進去,柜子有些變形,后面還需要更換才行。

      看看今天忙到晚上的成果。

      10年老投影的效果,因為鏡頭變焦限制,只能投到100寸,等過幾年換設備。


      安裝round 4

      終于接近收尾了,今次主要是把主體安裝完畢。

      趁機把一些燈帶自己安裝進去。

      折疊門調試中。

      給入戶工具柜增加了抽拉式衣架,用來放外衣和包。

      鞋柜內部視圖。

      鞋柜和衣柜安裝完畢。

      兒童房柜子安裝完畢,有個拉手用力拉壞了...

      小云彩拉手,喜歡的不行

      主臥衣柜安裝完畢,賞心悅目。

      內部的燈都是自己裝好的,走線整齊,感覺自己越來越能干了...

      洞洞板也開始啟用,方便。


      安裝roung 5

      還沒有開始,剩下幾個尺寸不對的板子更換,以及踢腳線等細節收口,看看下周能不能搞定。


      主體安裝(15):(190922)腦進水流的淚,硬裝收尾悲催DIY

      裝修慢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慢慢的思考和學習借鑒,不斷的調整優化。

      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硬裝階段,每個調整都會傷筋動骨,代價不菲。


      每個偷懶和粗心,也會釀成蝴蝶效應,最終放大到讓你崩潰的哭泣...


      在硬裝收尾安裝階段,這些滋味我都嘗遍了。


      1、拖把池

      原來根本沒考慮過!

      后來看到別人做了感覺真好,還能旋轉拖把真的好用啊啊啊,必須上??!

      于是結合生活陽臺柜子設計,還是找出了合適位置。


      問題來了:水怎么接,廢水怎么排?

      因為大部分的拖把池水管都是墻出的,現在走已經晚了,沒關系,找一個帶水管位置的款式,解決!

      排水走明管,從柜子下面走,直接接到 陽臺地漏,完美!

      隨后就是網購各種零配件。

      安裝過程省略,通過這次實踐,基本掌握各種口徑管之間的連接方法。

      最終效果,管道都完美隱藏,但因為要留出龍頭位置,所以整個盆的深度超出預期,比柜子凸出一塊,是一個小缺憾。


      2、陽臺臺面出錯

      因為看上了這種火燒巖,所以放棄實體店的一條龍服務,自行在網上下單。(真便宜)

      但是尺寸測量的時候,沒有仔細合適數據,開臺盆尺寸給成了外邊緣,結果臺下盆放進去是這個鬼樣。

      欲哭無淚,重新再做一塊?太浪費!

      于是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一塊不銹鋼板來做架子。

      折騰開始了...

      首先定制了一塊不銹鋼板。

      然后買了罐噴漆,開始噴涂。

      晾干后,用云石膠把臺盆黏上去。

      最后放到臺面,打玻璃膠,收工!

      雖然多花了點錢,但是感覺自己DIY就是很爽?。ㄖ虚g刷漆師傅也亂入幫忙)


      3、衣柜感應燈

      由于衣柜燈是宜家買的,所以衣柜師傅十分抗拒安裝,所以干脆自己裝好了。

      連接都不難,麻煩的是走線,衣柜師傅開好孔,另外兩個折疊門是開放式,所以主要是把線收好,放入走線槽,整體就ok啦。

      看看效果。

      因為宜家的燈感應十分不靈敏,跑到宜家去研究半天,認為是變壓器功率不足導致,但實際測試貌似不太支持這個結論,但實在懶得更換,宜家燈也支持通電常亮,直接通過智能系統來控制開門即亮即可。



      家具軟裝(1):(190728) 番外篇1:隨我一起逛逛北京的網紅家具店

      近期去過廣州和佛山的成品家具展廳逛了幾趟,走下來的感覺就是,審美和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


      不知道是市場需求選擇,還是家具廠商沉迷經典款式,或者是其他原因,總之很難看到質感,材料,設計俱佳的品牌,實木,真皮,大理石這些含混和業余的詞匯彌漫著展廳。偶有個別品牌,或者部分大品牌有亮眼之作,但都鳳毛麟角。


      同時,隨著線上,國內發展起了一批全新的成品家具品牌,從圖片和口碑上都貌似不錯,詭異的是,這些品牌卻集中在北京,杭州,成都,深圳等地,廣州似乎被遺忘了。

      身邊有朋友對這些店稱為網紅家具店,并對其嗤之以鼻,是否這些店質量真的那么不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趁著去北京的機會,我走進了這些網紅店,讓我們一起探索下他們究竟如何。


      1、北京798區域

      起個大早,吃頓北方早餐,量真大,預示著這一天瘋狂的體力消耗。

      清晨的798,人還不多,樹影婆沙,十分愜意。

      文藝青年打卡地,連洗手間都那么特立獨行。


      第一站:厭式房間

      這家店的名字很有意思,很喪的感覺。

      他家最有特色的就是wave+may的書架組合,wave是裸OSB板做的,很有原始感,may是有四個形態的胡桃木功能盒,搭配起來非常棒。

      這款書桌很好看,桌子腿,電位收納,窄抽屜,直拼胡桃木紋理等細節都很打動人,進入待選名單。

      床頭柜,長凳,斗柜,書架等等,都有明顯強烈的設計感,總之就是那種我就是不要和你長一樣的勁頭。

      和店員聊的挺開心,她對自己家的家具充滿了熱愛,據了解工廠就在北方,所以她說家具到了濕潤的南方會更好,不容易開裂。

      到線下店的顧客,除了享有線上價格優惠外,還有額外的小幅度優惠和禮品贈送,因為還沒有確定,所以沒有細了解。


      總結(5分滿分):

      美觀:5

      價格:3

      材質:5

      實用:4


      第二站:優梵

      優梵是做典型美式的家具的,據店員介紹老板是做藝術品的,后來發現大家喜歡他們的家具,所以又延伸做了家具。

      一眼就看上他們家的這款沙發了,工工整整,中間是完整的一條坐墊,對喜歡躺沙發的人很友好。

      沙發的皮質觸感很棒,色澤也很漂亮,黃牛皮,而且價格出乎我意料的便宜。

      充滿藝術氣息的展廳,他們家的東西都很喜歡凹造型。

      各種床頭柜等家具,樣子都不錯,但他家的大部分木材,使用的是板材,就是貼皮的材料,所以價格并不貴,但質感和細節就比價普通了。

      沙發是他們家的特色,但除了那款沙發,其他多是比較笨重和復雜的美式。


      總結(5分滿分):

      美觀:4

      價格:5

      材質:2

      實用:3


      第三站:DULTON

      DULTON嚴格意義上并不是家具店,更多是一些生活用品,但真的很有特色。

      金屬的柜子,有濃郁的復古感,顏色也都十分的令人舒適,感覺隨便放家里,都是最耀眼的那顆星。

      各種金屬凳子,不知道為何令我聯想起七十年代的理發店。吧臺椅很好看,作為備選hold住。

      垃圾桶,稱重計和餐具都獨樹一幟,不銹鋼材質打造出精致的生活品味,可惜廚藝跟不上,只好退避三舍。

      他家還有吊燈,只有這種造型,有大有小,印象里宜家有類似款。

      這是一家年代感十足的店,如果對自己的審美搭配有自信,可以在這里找到很多寶貝。


      總結(5分滿分):

      美觀:4

      價格:5

      材質:2

      實用:3



      第四站:agehome

      這家店不在798,在附近幾公里外的一個高檔小區里,于是我騎著共享單車,在北京四十度的烈日下,飛奔而來。

      整個店是獨棟別墅,北京的獨棟別墅做家具店,當時就覺得自己對價格已經沒有了期待。

      門是虛掩著的,我切切的敲了門,沒有人回應,于是我推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滿屋剛到貨的各種家具,但還是沒有人?

      樓下傳來細細嗦嗦的聲音,我不禁虎軀一震,慢慢向樓下摸去...

      居然看到個鬼佬!

      差點脫口而出北京歡迎你,沒想到對方很熱情的用中文和我打起招呼來...

      經過一番盤查,這是個瑞典小伙子,這家店是他和中國朋友一起開的,主要銷售歐洲的中古家具為主,他主要負責從歐洲那邊收舊家具,并發貨到這邊來,我來的時候剛好來了一集裝箱貨,所以十分凌亂。

      雖然很忙,但因為只有我一個顧客,所以他十分熱情的和我介紹了各種家具。

      比如這些凳子,是從修道院弄過來的,大概是19世紀末的產品!

      這把凳子是1960年的,紙繩比我年紀大多了,而且還很結實。

      這兩把扶手椅都非常漂亮,是上世紀6,70年代的,皮質可以看到磨損和發亮的痕跡。

      左側的狩獵椅和右側的沙發也有50年以上的歷史了,很有特色。


      所有這些,價格都是以W為基本單位計算的,所以我瞬間覺得自己可以不糾結買不買舊家具的問題了。


      這張照片里的家具,可能價值數百萬...


      墻上還有真正的鹿角,我詢問了下,這個外國朋友就很興奮的拿出一個藏貨讓我把玩,還一邊介紹,這個當時是連頭皮一起割下來的...

      當然也有新家具,都是捷克產的TON,有兒童餐椅,也有經典的14/18號椅,個人覺得18號做起來更舒服些,也是高顏值餐椅非常好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這些椅子便宜的2k也能買到,是這里最便宜的東西了吧...


      總結(5分滿分):

      美觀:5

      價格:1

      材質:3

      實用:3




      家具軟裝(2):(190728) 番外篇2:隨我一起逛逛北京的網紅家具店-續


      第五站:靜妍家具

      這個家具店有點沒落的感覺,實際店面是開在一家茶莊中的,里邊沒有銷售,是茶莊人員負責介紹,只是說家具是放在這里展示的,購買可以直接去網上買。

      不過因為本人也略懂茶,所以和對方相談甚歡,也很熱情的盡其所能為我介紹家具。


      家具本身的質感也都不錯,胡桃木質地的餐桌。

      很喜歡這個雜志柜,周圍擺滿了東西,很容易被忽略,但顏值和設計都非常的棒。

      小凳子也很好玩,中間的蝴蝶隼是點睛之筆。

      他家的書桌很不錯,細節稍弱些,但是實用性強,材質也中規中矩。

      最主要是價格,還算是比較親民,性價比突出。


      總結(5分滿分):

      美觀:4

      價格:5

      材質:3

      實用:5


      第六站:上坐

      這是個咖啡廳+家具的店,共有三樓,主要是日本進口家具。

      上午只開咖啡店,下午一點家具才開,是有多懶散...

      日式感覺撲面而來,現場突然發現,日本的餐桌和餐椅都要明顯矮一些,難道是考慮日本人的身高嗎?

      和室里的沙發很有特色,只是覺得坐上去不知道腿放哪里?

      材質多用櫻桃木,橡木和胡桃木,上圖的扶手椅很有意思,兩個翅膀一樣的胡桃木扶手拼接,坐上去扶著真的很舒服。

      這張書桌也是大師設計,側面看有懸浮設計,不過我覺的不夠驚艷,除了價格。

      這個地方怎么說呢,除了價格勸退,其他的不予評價。


      總結(5分滿分):

      美觀:4

      價格:0

      材質:4

      實用:3



      第七站:造作

      造作不在798,但也在附近的商場里,看起來更現代都市一點。

      造作的大家具都具有很大膽的用色,樣子多是圓頭圓腦的可愛樣,但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型。

      材質多是貼皮多層板和布藝為主,相比其價格來說,有些貴了。

      小物件有亮點,小推車和雜志架都很有特色,臺燈和落地燈也很有自己的特點。


      總結(5分滿分):

      美觀:3

      價格:3

      材質:2

      實用:4


      2、國子監

      一天跑了七家店,已經累癱,還有兩家在國子監,于是第二天抽空跑到了現場。


      第八站:梵幾

      梵幾是這次北京店里,我認為的最佳。整個展廳空間展現了北方的庭院,家具本身各方面都很優質,如果來北京,一定要去這里看看。


      先說說細節,上面1,2圖是梵幾,3圖是其他店,可以看到,都是木軌道和榫接,但在內襯,梵幾是用的和外露面一致的胡桃木,而另外一家外部胡桃木,內部是較為廉價的木材(未確認木種)。并非說這樣不好,這是提高性價比的方式,但如果從追求極致來看,梵幾顯然技高一籌。


      入戶第一間展廳,可以看到屋頂的木質結構也很用心思,水磨石地面還2:1不規則鋪貼,整體氣質上很出眾。

      這個組合柜的設計特別棒,可以根據需要搭積木,有幾種不同的柜子內部結構,可以用來坐入戶柜,書柜,餐柜等等,嚴重種草了。

      很喜歡這種帶床頭柜的床,整體十分圓潤,高度也比較低,空間感很好。

      拐角書桌,需要一間大書房。

      很漂亮的餐椅,懸浮的布藝靠背,內部是多層板保持彈性,胡桃木框架,仔細看紋理細節,這個椅子的各種彎曲角度并不是把木材蒸汽彎折的,而是直接從整塊木頭中加工切出來的,所以非常費料,價格也比正常的貴上許多。

      鵝卵石沙發,拿掉靠墊,就是一個小羅漢榻,立刻就變成新中式了。

      這張是正宗羅漢榻...

      梯形五斗柜,非等高數列排列,側面也是梯形,安全系數高。

      兩款書桌,特色是側面加了儲物區,第一款還做了不同深度區域,方便使用。

      帶帷帳支架的床,顏值很高,對于一年四季蚊子肆虐的廣州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畢竟大部分蚊帳都是巨丑無比的。


      與銷售小姐姐聊的開心,最后送我一份明信片。


      總結(5分滿分):

      美觀:5

      價格:4

      材質:5

      實用:4


      第九站:失物招領

      失物招領就在梵幾對面,大門很有意思,木質的自動感應門,關上后根本找不著門。

      內部空間不大,2層的小展廳,家具堆起來有些擁擠,看完梵幾再看這里,明顯有落差。

      他家多是櫻桃木材質的家具,有種溫暖和簡樸的感覺,但不是我的菜。

      展廳唯一吸引我的是這張床,床頭很漂亮,弧度,接口,轉角都處理的很好。

      他家凳子也很不錯,坐感很硬朗,適合長坐。

      在現場尋尋覓覓,沒有找到我最想看的帆椅,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款椅子已經停產,目前只有幾把存貨,可以88折。

      于是馬上聯系設計師,確定顏色,下單。

      這也成了北京之行唯一購買的家具。


      總結(5分滿分):

      美觀:4

      價格:5

      材質:3

      實用:4




      總體來說,我認為我看到的這些店的家具,除了價格因素外,放在家里翻車幾率是比較低的,同時材質和工藝上,要比我在廣州看到的很多所謂大牌還要好,價格也真實可信。

      我預計可能在杭州,成都的網紅店,可能感受也差不多。

      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家具城,拉開抽屜,看看側面是木頭榫卯還是金屬滑軌;找找接縫,看看木材之間連接是榫接還是五金/膠;看看家具底部和內部,是否表里如一還是粗制濫造;問問木材質地,是不是各種實木材料混淆視聽。


      廣州也有幾家不錯的店,但都是別人的分店,真心希望廣州佛山能多一些年輕,原創和高品質的家具品牌,不然以后買家具只能去外地了。



      家具軟裝(3):(191013) 番外篇3:隨我一起逛逛杭州的網紅家具店

      趁著假期,選擇杭州,順便看看網上垂涎已久的幾家家具店。

      杭州有個東信和創園,里邊聚集了不少家的獨立設計家具展廳,是這次的重點,但還有兩家特里獨行的在別處,一家是二黑,一家是木智工坊,因為時間關系,遺憾錯過了木智工坊。


      1、二黑

      二黑在杭州北邊的一棟寫字樓高層,有點特立獨行的味道。

      高層也有好處,層高與家里類似,實景更真實,此外陽光灑在家具上,真的很美。

      二黑最近多了很多藤編材質的元素,如果家里有度假和東南亞的元素,應該會很搭配。

      其他的什么燈,柜子,都挺有自己的一套,自成一體。

      這次來重點是看看他家的沙發。

      還特地換了兩個色彩來對比,背部處理也不馬虎,還是很不錯的。


      2、東信里的展廳

      第一家:本易

      進門第一家,很容易找,但貌似網上不出名,老板娘也很淡然,果然禪意名字不是白起的,價格也不便宜。

      這套榻榻米上的桌椅很有意思,價格都是數千一張...

      最有意思的是這個帶燈的銅質山河圖,質感和顏值都很能打。

      大部分家具都有點明式家具現代化的味道。


      第二家:ziihome/零舍

      致家家具有兩個店,名字也不同,但最出名的,還是他家獲獎的吊燈了。

      ziihome年齡層低一些,設計上更大膽些。

      零舍就年齡層大一些,佛系一些,家里老人挺喜歡,覺得木頭扎實,品質好。

      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沙發,彎曲的扶手,很有擁抱感。

      這個書桌也很有意思,一個區域是透明玻璃,還有燈,照亮下面抽屜里的東西,可以做一些小物的展示。


      第三家:木墨

      木墨在深圳也有,后續會講,在杭州重點看看他家的榻。

      很有意思的設計,放在客廳很爽,可以正面坐,也可對著坐,也能當床,但是因為占面積太大,被家人pass。

      這個小皮墊子也很漂亮,放在飄窗或者榻榻米上很好。

      第四家:梵幾

      北京已經看過了,這里只是看一些新產品。

      好看,就是很貴。


      第五家:憶考工

      這家是網上不出名,現場找到的寶藏。

      他家的沙發和床設計很好看。一款和二黑很接近。

      感覺他們更多在線下經營,不太把重點放到線上,二樓有海量的各種產品,真的讓人挺驚訝。

      第六家:野木

      野木的木頭紋理粗曠狂野,獨樹一幟。

      他家也有個榻。

      最有特點的柜子。但是家人強烈抗拒,遂放棄。

      二樓還有賣衣服的。


      杭州整體走下來,感覺設計水平比較高,幾家品牌的總部都在這里,雖然還有不少是從經典家具中借鑒的,但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和體系,但其實很多生產也是在廣東。

      在廣州佛山也看了大的家具賣場,東拼西湊抄襲者眾,在設計和體系上,實在是差了不少,希望不要淪為別人的代工基地。

      家具軟裝(4):(191013) 番外篇4:隨我一起逛逛深圳的網紅家具店

      雙十一之前,還有最后的功課,把深圳的家具店逛完。

      深圳獨特的家具店也就這么幾家:木墨,norhor,上形。而且分布在松崗,西麗,蛇口,讓我在路線規劃上好好研究了下,才保證一天走了下來。


      1、木墨

      木墨在杭州匆匆看過,這次在深圳好好看了下。

      位置是在是偏遠,在東莞和深圳交界不遠,交通也在修路,但看到展廳外面,有點明白為什么選這里,因為房子很的很好看。

      首先是沙發,這是我覺得少有顏值和舒適性兼顧的好沙發,坐起來好舒服,為了頸部支撐,還有一個可調節高度的靠枕,但奇葩的是,這個靠枕沒有軌道固定,兩根管子要靠人的重量壓住...

      還有一個小單人沙發,省空間,和二黑很像吧。

      木墨的各種椅子和架子做的不錯,看圖說話。


      2、norhor

      norhor在西麗的萬科云設計中心園區里,這個園區的停車太嚇人了,本來是高科技的自動車位,但取車時候被告知故障維修,可能要幾個小時,讓我們先去附近吃飯...好在我們停的單元還沒維修,等了20分鐘,終于拿到車,下次再也不敢隨便吃螃蟹了。

      整個展廳的質感就是比較深邃和硬朗,皮質元素很多,高檔感強烈。

      norhor的沙發品質都很不錯,可惜款式總離我想要的差一點點。

      椅子則是我覺得最好的產品,很多金屬骨架的椅子,形象十分挺拔,但有些款式坐上去以后,靠背區域比較空,支撐弱。

      最喜歡這個木頭墩子,又厚實又好看。

      norhor的展廳非常大,主展廳有兩層,二樓還有一個獨立小展廳,有時間的話可以過來慢慢逛。


      第三家:上形

      上形是真正的深圳本土家具商,其他兩家總部都不在深圳。

      這家店也十分獨特,獨自在蛇口一條街上,看起來更像咖啡廳。

      周日如果沒有預約,人家還要休息,而且周末員工不來,老板娘來幫忙...

      老板是設計師,最早是給自己孩子做設計家具,很有意思的店。

      最喜歡他家的餐邊柜,可以多種組合,質感和顏值都非常優秀,價格也感人的高。

      因為空間怕太滿,設計師按住了我剁手的行為。

      不過他們家最好的還是兒童家具。

      首先就是秋千,很寬大,成年人也能坐上去玩,老板娘說,很多人買回去是自己解壓用的。

      小凳子小桌子很可愛。

      獲獎的餅干床。

      還有各種成長書桌,柜子,小沙發,個中趣味,自己到現場才能體會。

      截止于11.10,在剁手來臨前,終于把自己想看的家具都看了個遍,接下來就是血戰了。


      最后的感想:廣州還需要加油,除了宅匠和k11的及木(確實也是及格水平),對于我來說,真的找不到合適的成品家具品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最大的遺憾。


      全屋家電(1):(191007)智能家居的實現,<一>需求設計

      智能家居火起來是近幾年的事情,得益于中國幾個廠家給力的普及化平臺和產品,網絡上也涌現了大量普及化的文章和教程,讓我們能夠用得起。


      作為一個興趣,對智能家居相關的技術和產品也把玩了好幾年,借著這次裝修的機會,把積累的想法實踐出來,也做一個小結。

      目前家里部署的調試平臺,可以相對比較自由的控制各種設備了。







      由于內容比較多,逐步分章節的在日記里進行更新。


      一、我們要討論智能家居的時候,到底在討論什么?

      很多知乎,抖音,張大媽的文章,上來就介紹智能家居的產品品牌,功能特性,操作方法等等,我也曾經因為很多激動人心的小功能,買了不少后來發現雞肋的設備。


      隨著對其學習和實踐逐漸深入,就發現了其中最大的障礙,在于各種品牌產品之間的互通,導致在想實現某種功能時,卻無法實現的尷尬。


      所以一開始不考慮清楚你想實現什么,后面就有很多坑。


      第一步,拋開所有技術層面,思考下你的需求。


      二、智能化需求的設計

      什么是需求?

      需求就是你面臨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在家里,不需要智能化,也能很簡單的解決你的問題,那就不要智能化;如果你覺得某種需求,智能化可能會更好的解決,那就是智能化的需求。


      比如你洗完衣服,需要控制晾衣架下降掛衣服,如果你覺得這是個繁瑣的問題,自動化可以幫你解決,自動下降等待掛衣。


      首先先想清楚目前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再考慮后續的產品實現需求。



      我是按照上面的思維模式,來分解自己的需求。

      1、了解智能化的控制方式

      所有的智能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控制某種電器設備進行動作,但控制方式非常多,可以用多種方式控制一種電器,也可以用一種方式控制多種電器,總之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基礎,后續很難進行智能化的實現。


      我把控制方式歸納成兩類,主動和被動。

      主動控制

      主動控制是指人有目的的去要操作控制,目前來說,比較普及的主要有兩種方式。

      語音控制是最“智能化”的方式,人說一句話就能控制燈光開關。

      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智能音箱了,能說會道還能和你玩游戲,家家戶戶都應該有一個。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設備,也可以語音控制,比如手機,比如手環,電視等等。


      但有時候也會有苦惱,“聽不懂”我說的話,這也很正常,目前語意識別還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需要你自己“訓練”下它,甚至可以設定一些只有你自己聽得懂的暗語,來達到你的控制目的。


      另外一種控制方式,就是傳統的物理開關了,也許是鍵盤鼠標,遙控器,也許是開關面板,也許是個你不認識的玩意,總之,需要你去操作一下,來達到某種控制。



      被動控制

      被動控制可以理解為,人沒有主動要控制某種電器,只是因為你的行為或者想法,就可以對設備進行控制,聽起來很玄吧?

      但如果理解清楚原理,其實也不復雜。


      一種是行為控制,比如你在黑暗環境下走動,你這個時候的問題就是看不清路,如果燈自動亮起來就非常棒了。

      于是幾十塊錢的小夜燈,就可以滿足你這個需求。


      當然人有很多行為,走路,開關門,躺下等等,還有很多復雜的組合行為,如何能識別出來?這就是我們持續在琢磨的事情,目前已經可以做到一些簡單的識別,通過一些巧妙的設計,可以設別更多的行為,但距離真正的隨心所欲,還差的比較遠。


      另外一種是自動化,也是智能化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為把生活習慣進行程序化,自動執行的過程。

      比如家里天氣太熱了,就要打開空調,這個動作就可以做成自動化進行執行。

      但自動化也需要精心設計,因為存在很多的干擾因素,比如家里沒人的時候不執行,什么情況下關閉空調,是每打開哪個房間的空調等等,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2、基礎需求設計


      回到家我們想要什么?

      每個人回到家共同的需求:家里的亮度舒適,溫度舒適,空氣新鮮,水是干凈。從馬斯洛需求來說,這也是最底層的生存需求。

      所以首先思考下,是否需要在回到家,對這些方面進行智能化,即到家/在家時,這些方面已經準備好了,無需在一個個進行開關設置。

      這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省力省時間,不用來回走動開關,提前就可以準備好無需等待等等;但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就是電量消耗肯定會多一些。

      很多這兩年新開的高檔酒店,就已經引入了這個理念,每當客人進門的時候,燈光緩緩打開,溫度早已到達舒適狀態,窗簾緩緩拉開,非常有儀式感。


      是否考慮回家的時候有點儀式感呢?反正我是要的!


      離開家的時候我們想要什么?

      關電關煤氣,最好各種監控全開啟,什么燃氣水浸視頻監控,飛進來只蒼蠅我都知道。

      這也正好呼應了馬斯洛的第二層安全需求。

      所以在這里,智能化能夠很好的執行關閉各種電器電氣設備的任務,減少了人到處檢查的煩惱,同時忘記關閉,還可以遠程關閉,非常的貼心。

      安全設備也很容易設置,各種傳感器部署好,就可以實現理想的監控任務!



      3、場景化的需求

      這部分需要根據自己家的空間和功能進行劃分,做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喝茶的時候,打游戲的時候,看電影的時候等等,你需要什么?

      對我來說,梳理劃分了十多個場景,滿足家人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但當需求梳理后,我發現其實一部分場景其實是不需要智能化就可以實現的,比如喝茶的時候,目前也沒辦法買個機器人端茶送水,其他方面在基礎需求都解決了。

      但同時,也發現部分場景的需求,是無法簡單實現的,比如吃飯模式,如何知道我要吃飯?比如調節氛圍的燈光,怎么設置,才算有氛圍?

      當然,有了問題,就有動力去解決問題,隨著不斷的深入,很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


      對我來說,需求分析后,最核心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點:

      1、非智能遙控設備的控制問題,尤其是射頻遙控設備,如杜亞的窗簾。

      2、中央空調,地暖以及新風的控制問題,都是獨立系統,目前的公共平臺,如米家,天貓精靈都不支持。

      3、家里的照片,影片等數字資源,怎么整合。

      4、氛圍燈光,不能設置成固定的流光變幻或者某種顏色,那樣太土鱉了,有沒有更酷的方式?

      5、各種場景的觸發條件是什么?怎么避免誤判?



      全屋家電(2):(191007)智能家居的實現,<二>架構設計

      要把需求落地,就需要具體的架構規劃了,因為大致已經知道,沒有任何一家能完全解決所有的需求問題,所以對智能家居的產品做一個總體的了解是前提。


      這部分內容對沒有編程基礎的人不太友好,同時也必定存在錯漏和片面,主要作為個人實現的方案供記錄參考。


      三、所了解的智能家居產品

      網絡上也有很多技術文章做了總結和分析,總的來說大家意見都比較趨同,基本上分成集成方案,開放平臺,開源幾類。

      1、集成方案

      以快思聰,control4等為代表,國內也有很類似的公司,主要面向商業,酒店和不差錢客戶。

      一般來說,都是高度定制化的服務,特點就是穩定,好看,安全;缺點就是可擴展性弱,價格昂貴。


      有定制的PAD,控制器和各種設備,多數是通過有線協議來走,比如KNX,Mod-bus等,部分無線用zigbee等。

      但是整體來說,都側重于集中控制上,宣傳視頻都是拿PAD點來點去,但對于自動化和可擴展性上,遠沒有我想要達到的效果。

      這是智能家居最早出現的形態,也是最成熟的形態,但對于喜歡自己動手的人來說,可玩性和入門門檻都太高,說到底就是貴,沒有個6位數以上就不用考慮了。


      2、開放平臺

      目前國內最主流的形態,簡單說就是取消了家里的控制平臺,由廠商建設一個公用的,通過網絡和家里各種設備進行連接控制,同時家里設備最終通過wifi/網線連接到網絡,這樣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了價格,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在家里實現智能化。


      國內大大小小這種產品非常多,但實際上目前來說,真正有實際應用意義的,主要還是米家,天貓精靈以及homekit。


      結論:如果沒有特別偏好的,米家全家桶無腦上。


      對三家的開發文檔做了簡單的閱讀,我覺得雖然表面看上去都差不多形式,其實差異還是很大的。


      (1)米家和天貓精靈選誰?

      表面上看,米家基本都是小米系的產品,而天貓精靈支持海量的各種廠家產品,貌似天貓精靈更具優勢。


      但實際上,兩者的架構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小米是建立了一個IOT平臺,所有的產品都接入到這個平臺,再對接到app端以及小愛同學等進行控制,也就是說,關鍵在于,所有的設備都在一個平臺。


      這意味著什么?所有的設備之間是互聯互通的,這非常關鍵。


      天貓精靈則是另外一條路,實際上是阿里只建設了天貓精靈的控制平臺,而其他所有設備是其他設備廠商自己的控制平臺,也就是說,天貓精靈和所有廠商設備是通的,但各個廠商之間通不通,就看他們之間是否打通了,但顯然大部分是不通的。


      所以你在天貓精靈上,可以語音控制任何一個設備,但無法做到設備之間的互通聯動,比如通過A家的溫度計來控制B家的空調,無法做到。


      所以顯而易見,小米的體系是更加完備和合理的,而且小米產品線設計和品控比較接近,目前還找不出能和其匹敵的平臺。


      (2)蘋果的homekit會不會更牛?

      homekit與其說是平臺,可能更接近一種協議規范,而且其一大進步是中控本地化,利用家中的IPAD等設備,作為家庭中樞,這樣就相當于搭建了一個小型的本地智能化平臺。

      homekit的支持的產品也非常多,但特點明顯,就是相對昂貴,而且很多產品在國內渠道少且水土不服,比如NEST。

      但是因為支持siri,邏輯完整,所以體驗感非常好,同時現在homekit也開放,比如米家也可以接入,所以具備一定的可玩性。

      但其自身最大的問題,在于自動化的邏輯設置比較封閉簡單,很難實現復雜的場景需求,與米家相比差距比較大。所以作為一個輔助就足夠了。


      3、開源

      總是有一些無私奉獻的程序員,為了改變世界而努力。所以感謝開源精神,感謝github。

      home assistant是目前最主流的開源平臺,最新hass 版本已經更新到0.99,接近第一個完整成品了。

      這種平臺一般需要部署在內網,即家庭本地網絡內,也就是說,在家里需要用一臺電腦來部署。

      對玩nas的人來說,并不麻煩,群暉也可以部署,虛擬機也可以,實在沒有,樹莓派也可以。

      (轉自smzdm,圖侵刪)

      這個平臺有什么牛B的呢?

      他可以對接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智能化設備,目前有1000多個品牌產品都能對接,還可以對接各種傳統的工業協議。


      米家大部分都可以。

      蘋果homekit也支持。

      大法ps4也支持!

      knx這些都更不用說了。

      其次其還有強的開放擴展能力,有很多的外部插件來實現及其強大的功能。

      如果想做一些DIY或者半成品的智能設備,有MQTT。

      自動化流程有node-red,

      地理位置有traccar,天氣有彩云等api...

      媒體控制有plex,

      外觀界面控制,有內部的lovelace,也有各種外部appdaemon,響應化頁面,手機版等等...


      總之幾乎無所不能,就看你怎么去玩了。


      當然,代價就是較高的門檻,需要具備一定的liunx操作能力,并具備初步的python和css知識。


      4、傳統家電

      傳統家電里,雖然沒有直接接入智能化平臺,但是并不代表其就無法智能化,也有幾個辦法。


      (1)通電即開的設備

      比如某些燈,熱水器,風扇等,只要通電即開,就可以用智能插座來代替開關,但其只能實現開關,做不到一些調整,比如溫度亮度調整。

      (2)帶遙控器的電器

      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只要是紅外的,都有很多萬能遙控器的裝置可以實現。

      小米新出的小愛同學pro是最佳選擇,一物多用,價格實惠。

      但依然存在一些遙控設備無法被控制,比如窗簾,投影幕,門窗開關等,使用的是射頻遙控,目前小米還沒有官方的產品,但市面上有轉換裝置,可以把紅外或者小米萬能遙控器改裝,實現射頻遙控。


      (3)空調類產品

      多數空調,用萬能遙控都能解決。

      當然也可以用空調伴侶,其實就是智能開關+萬能遙控,體驗更好。但都存在一個萬能遙控的通病,盲控,沒有結果狀態反饋。


      對于中央空調類來說,還存在另外一個可能,就是mod-bus,通常這是商用或者空調廠商自己加裝智能控制預留的方式,但是因為協議是公開的,所以理論上都可以被DIY實現。

      市面上已經存在可以把如大金,日立,美的等常見的中央空調接入到智能平臺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目前已知可以接入到小米米家,天貓精靈,以及傳統集成商自己的系統。


      這種控制方式比紅外要穩定很多,而且有狀態反饋,確保了控制和結果一致,是最佳的方案,但一般來說,只有中央空調才支持。



      四、整體架構

      看圖說話

      全屋家電(3):(191220)智能家居的實現,<三>自動化實現

        智能家居設備都連入后,實現簡單的手機控制或者語音控制是第一步,而把設備聯動起來實現自動化,才是真正的核心。


           由于大部分的設備在小米平臺上,少部分只接入了hass,所以采取的策略是首先用小米自動化盡可能實現,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hass自動化。


          整個操作步驟歸納了一下,希望對大家也有所幫助。


      1、房間劃分

      當家里設備越來越多的時候,房間的劃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從設備的查找和歸納上,更清晰,相當于給設備分了一個“組”。


      其次就是對房間的使用,目前小米還無法對房間的某類設備做一個實體來進行整體操作,但是小愛同學語音控制已經實現。


      舉例來說,比如對防止在客廳的小愛同學說:“關燈”。那么實際上關閉的,是所有在客廳里的燈。



      2、非智能設備的接入準備

      家里的傳統電器,可以通過萬能遙控器或者小愛同學萬能遙控板來實現接入,如果是典型的空調等電器,只需要找到對應品牌進行測試即可接入,如果是一些特殊的紅外設備,學習遙控器按鍵即可,如果是RF控制器,需要改裝萬能遙控器,或者使用紅外轉RF的遙控設備來實現。


      萬能遙控器一代,每個遙控的設備只存在于遙控器控制頁面,沒有獨立的實體。


      二代萬能遙控或者小愛萬能遙控,每個設備設置后,是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實體的,比如下圖中的風暖。


      但這些對自動化的影響都不大,只是在選擇實體的方式上有所區別。


      當然還有一些藍牙類設備,需要通過藍牙網關進行接入,比如智能門鎖等,這些因為都小米系產品,也是自動接入,只需要購買獨立的藍牙網關或者帶有藍牙網關的設備實現即可。



      3、認識自動化的核心,IFTTT

      所謂自動化,邏輯上很簡單,就是if this then that,簡稱ifttt,有一點點編程知識,都很容易理解。

      比如說,如果我開門了,那么就打開走廊的燈。


      再復雜一些,就是if this里,this可以是復雜的表達,比如(a and b)or c,也就是或者同時滿足a和b,或者滿足c。


      對于小米平臺來說,設置上達不到這么復雜的要求,每個自動化只能and or二選一,但并非不能實現復雜的判斷,后面再舉例。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清楚觸發條件和狀態條件的區別。


      什么是觸發條件?就是當某個狀態發生了變化,就會觸發一次,比如門從open到close,就是一個觸發。

      什么是狀態條件?就是是否達到某種狀態,比如溫度低于20度。


      對于小米平臺來說,在設置上兩種條件是不區分的,但是容易造成誤解。


      比如:如果打開門,同時溫度高于30度,則打開空調。那么實際上在執行時,觸發條件是打開門,而溫度狀態是在開門后再進行進一步的判斷是否滿足高于30度。


      換一個場景,如果溫度高于30度,則打開空調,這時溫度變成了一個觸發,這時只有在溫度從低升高到30度時,才會發生觸發,而如果溫度持續的高于30度,則不會再觸發,因為狀態是連續的,如果不停觸發,那么空調就會被不停的控制開開開...


      這個概念比較繞,但是搞清楚了就會對設置自動化起到重要幫助。


      hass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其自動化分成了trigger(觸發)condition(狀態)action(動作)三個部分,清晰明了。


      4、設置手動控制自動化

      自動化在小米里設置后,實際上分為兩大類,一類叫手動控制,一類叫自動控制。


      手動控制相當于一個批處理的動作,可以添加于其他自動化公式里。同時也可以添加到siri。


      強烈建議把一些固定的動作,先添加到手動控制中,比如開關一個房間里的燈,或者是執行一個復雜動作,比如準備好放電影。


      手動控制都可以添加到siri,局部的實現和homekit的打通。


      添加也很簡單,把要說的指令輸入,以后對siri說出指令就可以操作了。


      5、做一個簡單的手動控制

      舉個例子。


      比如,我想一鍵實現電影院模式,投影,投影幕,功放,播放器,燈光,窗簾等統統自動準備好。


      條件選擇手動執行,然后把想要操作的設備添加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萬能遙控器如果要控制多個設備,中間已定要加延時,否則多個指令短時間發出會沖突,設備大概率無響應。





      做完這個條件后,就可以設置執行方式了,可以在小愛同學的學習里添加語音指令(懶得截圖了),也可以用開關,魔方等來手動控制,或者是其他感應器來實現魔幻的控制,比如走到家里某個神秘角落,就自動觸發了...


      6、做一個簡單的自動控制

      比如說,回家開門后,如果家里比較暗,就讓走廊燈亮。


      如下圖,做一個同時滿足的觸發條件,然后設置要執行的動作即可。


      如果希望精準控制,還可以設置生效的實現段,比如下午18:00-22:00內生效。


      7、做一個復雜的自動控制

      比如要做一個餐廳自動開關燈的控制,如果晚上餐廳有人,就自動開燈,如果沒人就自動關燈。

      首先先把餐廳燈的開關,做一個手動控制。


      然后再做兩個人體感應開關燈的自動控制。


      這一步最關鍵,做兩個自動化,分別設置日落/日出時,打開和關閉人體感應的兩個自動化。



      如果都看明白了,那你基本就可隨心所欲的做自己的自動化啦。


      8、用hass來做自動化


      hass的自動化更為強大,但比較燒腦子,所以只簡單做了新風系統的。


      剛才講過,hass把自動化分成了3部分,所以設置起來清晰,執行更精準。





      小結:

      智能家居的自動化,目前還距離ai化有很大的距離,而每個人生活習慣差異很大,所以因人而異設置自動化是目前的主要形態,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所以自己動手,讓自己舒服一些,才是最合適,這個過程對有些人來說是快樂的,對另外一些人則可能不是,我應該是前者。


      目前家里的自動化還在頻繁調試中,但我花了三個章節來嘗試歸納一種相對比較通用的智能家居搭建思路和操作方式,希望能有所借鑒意義。后續等效果問題了再更新秀一下。


      全屋家電(4):(20200116)特立獨行的冰箱選購

      1、選購過程

      早在十年前,當市面上還以直冷為主流的時代,我就慧眼識珠的買了風冷冰箱,用到今天真是體會到了其好處,耐用又好用。所以剛開始對冰箱想法過于簡單了,搞個風冷的就行。

      結果一看才知道,目前主流冰箱都是風冷冷藏了,是我太out了。


      曾經一度想做嵌入式冰箱,但由于冰箱位置設計在門口,一旦做了高柜,會顯得很壓抑,遂放棄,但也很開心,因為節省了一筆巨資。

      所以除了預留好的雙開門冰箱尺寸合適外,就是質量,容量和顏值了。


      首先pass了松下和日立,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不喜歡大面積玻璃反光材質,另外其多是法式多門結構,不是我心儀的對開門。

      不過除此之外真的不錯,皮薄肉多人性化。

      其次是小米和云米系,性價比確實高,門上有個大屏幕也吸引人,一度想屈服,但是考慮到成熟度,以及現場體驗了大屏幕不順暢的操作體驗后,果斷放棄了。


      中間有一段時間瘋狂迷戀博世的巖板系列,材質高檔還能當黑板用,雙循環雙壓縮機,就是覺得性價比不高。

      西博其他款式主要是覺得太大眾化,同時高度不夠高,導致容量不太夠大。


      轉向德系進口系列,實體店摸了把,從內到外的扎實和高檔,有錢真心可以上。

      美諾的現場感覺最好,左右兩個柜體獨立,放棄的原因是價格實在嚇人,注意看,大大標出來的數字,不是價格,是優惠幅度。

      利勃海爾,不是海爾?。?!

      利勃海爾,不是海爾?。?!

      利勃海爾,不是海爾?。?!

      也是高端冰箱的代表,這款入門級的性價比還不錯,就是尺寸寬度超了,沒辦法下手(其實還是貴)。

      西門子進口款,性價比也很高,但缺點很明顯,上下單開門,此外厚度快800,比一般冰箱厚10公分左右,這樣累加起來,對開門區域的空間要求高很多,實際美觀度也打折扣,只好放棄。

      最后還是這款吸引了,國產組裝,壓縮機進口線性變頻,內部結構也保持了日韓系的精致,最大亮點是門中門,酷炫又裝B,簡直為我量身定做!


      2、冰箱秀

      述說簡短,冰箱順利到家并安裝。

      和門放在一起,兩者有種呼應式的協調,都是一種隱忍的莊重感。

      整體也很不錯,開機后聲音不大,也是線性壓縮機的優勢,很適合開放式空間使用。

      具體使用效果,只有等真正入住才能見分曉啦。




      全屋家電(5):(20200116)買了快一年的蒸烤箱終于到了

      從設計之初,就對餐廚一體化有著高要求,因此蒸烤箱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研究的深入,雖然廚藝依然為0,但是對廚房電器的了解深入很多,可謂器材黨了。


      1、烤箱還蒸烤一體?

      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櫥柜已經安裝好了,但是考慮到蒸烤一體和烤箱是相同尺寸可替換,所以還是學習了一下。


      蒸烤一體,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具備蒸箱和烤箱的功能,但又不是這么簡單。

      因為部分的烘培工藝,需要高溫的同時,還需要濕潤,所以在烤的過程提供蒸汽,蒸烤一體機就有明顯的優勢了。


      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蒸烤一體是更好的選擇。


      但事情也沒有這么簡單...

      蒸烤一體同容量下,價格肯定會更貴,同時在最高熱風溫度上,要略遜于高端烤箱,以博世為例,蒸烤250度,而烤箱可達300度。

      但是絕大部分的烘培都不會到這個溫度,只是個別需求,以及高溫480度自清潔功能的差異。

      而因為櫥柜結構無法更改,如果買了蒸烤箱,蒸箱就變得多余了,所以糾結到最后,還是決定購買烤箱。

      經過重重選擇,最終找到了還沒在中國上市的炭黑款博世8系烤箱,直接德國代購。


      2、蒸箱為什么價格差異這么大?

      最開始,嵌入式蒸箱基本就考慮從西博里選擇了,幾千大元也不算貴。

      但是后來了解到了miele數萬元的蒸箱,腦海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啥差這么多呢?


      當然有各種方面的差異,但對我來說,比較核心的是:蒸汽發生方式。


      簡單來說,博西和絕大部分蒸箱,蒸汽的產生方式都是底盤蒸發式,就是像傳統鍋蒸一樣,水在底盤加熱并蒸騰。

      可以看到內部底部是有一個圓盤的,水會先到這里進行加熱。但問題是這種方式一定會下部溫度略高,不夠均勻,同時會積水,不方便清潔。



      而美諾的方式,是外部蒸汽發生,這種方式就是直接把水在腔外形成蒸汽并通過不同位置的噴嘴噴到腔內,這也成就了美諾的多維蒸功能。


      從我們家的飲食習慣來說,蒸的需求遠遠高于其他,所以一個好的蒸箱是首選,所以美諾成了不二之選,但高昂的價格實在是讓人無奈,所以借著買烤箱的機會,一并德國代購,還是最新的7440款式,價格便宜了不少,但代價是國內不保修。(博世全球聯保)


      3、安裝與效果

      由于是海購,就必須忍受不確定的期貨時間,早在19年春節就已經下定,但是由于生產周期和貨運影響,足足到了12月才順利到貨。


      隨即聯系博世上門安裝,師傅從來沒裝過這個型號,庫里也沒有,但是全球聯保,所以還是順利安裝了。

      其實很簡單,裝好位置,接好插座,上兩個螺絲固定即可。


      于是我自己依葫蘆畫瓢,把蒸箱也這么裝好了。


      等待一年的代價是值得的。



      雖然是德國貨,開機全是德文,但憑借我敏銳的感覺,摸索進了設置,居然發現了中文!

      雖然是兩個品牌的產品,但都出自德系,放在一起合理的不要不要的。

      但折騰下來的結果是,我還是對做菜和烘培一竅不通。



      全屋家電(6):(20200320) 家庭生存核心:無線網絡與影音娛樂

          距離上次更新已經快2個月了,因為疫情影響,實質上沒有巨大的變化,一方面考慮到小編在群里不停追更要交代,另外最近也在優化內部網絡和娛樂系統,有點心得,此外也看到群里很多人對網絡的認識和重視度不夠,所以把這一塊集中的寫一下,也算有個交代。


          因為有些麻油和我反饋,我寫的技術貼實在看不懂,我也很苦惱好嗎,東西認識不深入寫不出淺顯易懂的水平呀!所以這次索性先分章節,可以先根據前面的思維導圖來判斷一下,自己需要看哪些章節即可。


          章節1:你家網絡為啥慢?

          章節2:裝修好了怎么選?

          章節3:沒做水電怎么選?

          章節4:網絡對影音娛樂的影響

          章節5:選一臺電視

         


      1、你家網絡為啥慢?


      首先自我測試下,如果你不能分清楚wifi  5G和手機的5G是兩個東西的話,那你家的網絡大概率會讓你感覺到慢。

      網絡慢,是由對方到自己之間的線路決定的,所以要一段段分析:

      首先是運營商的瓶頸:

      一般來說,主流運營商給你家的網絡都是留了余量的,比如中國電信,只要是光纖到戶,100M的帶寬實際會給到120M甚至150M,同時大量的網絡服務提供商(比如你天天看的愛奇藝)設備都是架設在電信的骨干網絡內,所以通常在直接連接光貓的情況下,網絡體驗都是沒問題的,這也是為什么電信網絡從不免費的原因(當然如果手機也用電信的就最劃算了),當然也有便宜的網絡,有些甚至是二包公,所以如果第一步選錯的話,后面都沒得救,魯迅說過,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其次是家里的有線網絡瓶頸:

      就是你家里用連接光貓和無線路由器之間的那根網線啦!

      回家拿起你的網線,拔出來仔細看看里面,是不是和下圖一樣?

      注意里邊是8條線,有些可能只有4條線,那么這里就是第一個瓶頸,你的網速會被限制到100M以內,必須要換!

      如果OK的話,那么就可以再看看線的外皮印的字,有沒有xxxxxCAT-6XXXXX的字樣,如果有,你就安心用吧,如果沒有,500M-1000M的寬帶可能會是瓶頸,但如果距離光貓很近,問題也算太大。


      最后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你家的無線路由器。

      WIFI已經到了第六代了你知道么?你家路由器哪一年買的?你可以估計下你家那個東西有多么落后。


      一般標準出來1-2年后才開始普及,比如你15年買的,大概率是802.11n的產品。


      他們之間差異有多大呢?極限速率都是數倍到數十倍的差異。

      顯而易見,新的產品,能夠支持更多的業務類型,更多的終端和用戶同時使用。

      在WIFI5之前,路由器處理所有用戶的上網數據包,都是排隊進行的,也就是在一個時間單元內,只有一個用戶在使用wifi,所以用戶越多就越慢,而MU-MIMO+OFDMA技術(不用管這些名詞),可以支持同時多個用戶同時使用wifi,自然速率和效率就上去了。


      同時,路由器本身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差異,比如處理器性能,散熱性能,軟件適配,基帶特性等,所以路由器的價格從100到幾k都有,可以肯定的是,越貴越好,但通常來說500元是條線,低于500的路由器通常短板明顯,屬于基本夠用,要想用的舒心,必須要多投入點錢。




      提供WIFI芯片模組的廠家就這么多,普通消費者自然不太關注,知道為啥B開頭的博通標志這么大嗎?因為它性能最好!只要是博通芯片,通常不便宜,性能也不錯。


      我們需要這么強大的路由器嗎?

      需要!

      因為不知不覺,你家里的wifi設備變的越來越多,手機平板電視電腦盒子空調洗衣機燈泡門鎖音箱還有各種小智能設備,路由器本身就是個小電腦,你想象一下在你電腦上打開50個網頁,然后再吃雞,酸爽不?



       2、裝修好了怎么選?

      如果追求局部性能,不太在意覆蓋死角,比如洗手間,陽臺沒信號也ok,那么幾款神機是值得考慮的。

      華碩ac-68u or netgear r7000

      之前自己用過r7000,是真香,幾個人同時刷劇都嗖嗖的,但是相對來說,發熱稍大,覆蓋范圍比較小,2堵墻后就不太行了。

      而且這兩款還可以刷開源的固件,有更多神秘強大的功能。


      當然,這兩款因為出的早,不是wifi6,也有新的wifi6產品,最便宜的博通芯片8XX也能買到,愿意嘗鮮的也歡迎。


      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更為推薦mesh方案,因為有很多科普文,就不多解釋了。

      但總的來說,能用有線mesh組網,就不要用無線,電力傳輸堅決不要用,電力貓也不考慮。


      mesh設備目前wifi6的還是比較貴的,動不動幾千會嚇死人的。

      所以選擇成熟的產品也不錯,相對來說,netgear orbi和linksys velop都是經得起市場口碑的好東西,價格也都去到四位數了,但真的值得。

      這款wifi6只要1999,2000都不到的價格,自己都心動了。


      你天天用的網絡,連1000元都不愿意投入,你想過網速慢浪費掉的時間和精力嗎?


      3、沒做水電怎么選?

      沒做水電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弱電,我之前日記也說了,真的很!重!要!

      沒什么多說了,不用6類屏蔽線,盡量用超6類就足夠了。


      弱電布置好了后,想mesh也行,想ac+ap也ok。


      我就是選擇了ac+ap的方案,主要還是考慮到,ap比較多形態,比如吸頂,86面板等,又可以poe供電,能耗低,未來升級wifi6方便,而且在家里不顯眼。


      如果浮夸一點的,就選擇ubnt的,性能杠杠的。


      如果屌絲如我,tp-link就足夠了,模塊化的ac,很節省弱電箱的空間,同時吸頂ap覆蓋能力強大,性能恐怖。

      當然價格也不會便宜,過千是肯定的,但可以去閑魚找找驚喜。

      看圖說話:


      最后,還有喜歡折騰的軟路由方案,這個性價比最高,但一般人折騰不起。

      我也裝了一個lede,用作旁路由,做些內網穿透或者神秘功能還是很不錯的。



      4、測試下自己的網絡,思考下影音娛樂的需求

      首先有個前提,是否對畫質有一定要求,所以才用1萬的電視來做個簡單衡量。

      不一定準確,但一般來說,電視到了萬元檔次后,畫質會有質的飛躍。

      家庭投影暫時先不談,真正意義上影院級的真4K一般人價格勸退,萬元級別的只能做到抖動4K而已,從畫質上來說和目前的液晶、oled還沒法比,但是尺寸大帶來的整體感觀確實也很不錯。


      所以,當對畫質有了要求,需要思考的是,視頻源需要足夠好。


      那么,現在買個愛奇藝,騰訊會員,還有4K HDR,電視或者盒子都可以,這還不可以嗎?


      先說結論:真的不可以...


      畫質不僅僅是分辨率


      先難后易,整體的視頻素質,取決于幀率,分辨率,碼流三方面的綜合體現。

      同樣,效果越好,存儲空間和帶寬需求就越大。


      所以視頻類網站為了運營成本,只說視頻是4k的,但是可以在其他兩個指標上降低要求...



      那么會對觀感造成什么影響呢?

      直觀的感受就是,畫面發灰,顆粒感強,顏色過渡生硬,動作場面會比較模糊等等。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視頻如果用原始采樣數據,會非常的龐大,比如佳能相機4k碼流可以到480Mbps,相當于一部1個半小時電影要300G+,你家1TB硬盤也就能放2,3部電影。

      所以視頻需要進行編碼壓縮,來提高每個字節的利用效率。


      打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我們有1幅圖,一共4個不同顏色的紅像素點構成,那么原始信息就是:

      4紅1紅2紅3紅4

      簡單的壓縮就是,反正都是紅色,不用區分細節,都是紅,那么就可以壓縮為:

      4紅

      是不是短了?但是效果也打折扣了,畫面不再是有層次的4種紅色,而是一樣的紅。


      實際的視頻編解碼算法要復雜的多,但總的來說,因為視頻畫面往往是連續畫面,也就是說每一幀相比之前一幀變化很小,這就給了壓縮很多的空間,用預測等等方式,可以極大的壓縮空間。

      上圖是比較主流的h.264,目前h.265效果會更好。不用關心原理,我也不懂,就是嚇嚇大家。


      所以回來看,目前視頻網站,一部4K電影,大小也就2-4G左右,碼流10Mbps即可,也就是現在主流100M的網絡基本都ok。

      但是,如果你電視要真正發揮出威力,藍光級別的畫面素質才是基準,一般一部電影40-50G,碼流在40Mbps左右,而一些高素質和場面大的新片,比如李安喜歡120幀的4K,這種級別的碼流至少100Mbps,未來更高是必然的。


      所以,家里的內部網絡傳輸能力,需要考慮在千兆級別,目前完全不用擔心網絡成為瓶頸,未來預計能支撐500Mbps以上的碼流(需要考慮余量和其他網絡設備的影響)。


      第二個方面,就是視頻內容

      既然視頻網站質量不行,那從哪里找高質量的視頻?

      用這么貴的電視,我預著都是壕,所以首先肯定是正版藍光啦。


      當然也可以去馬云家找硬盤藍光播放器,商家會很樂意幫你解決問題。

      一勞永逸就是玩NAS和PT,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世界,不多說。


      當你擁有了超過10TB的電影和美劇后,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優雅的整理和使用他們?

      如果只是傳統的類電腦控制,文件夾訪問,自己找字幕,實在是苦逼,體驗類似于優盤插電視或者盒子上放視頻。


      如果有錢想省心,直接買高檔些的硬盤播放器,自帶廠家刮削器和電影墻,體驗還不錯,功能比較單一。


      但,對于有動手能力的人來說,建立自己的媒體服務是必經之路!

      經過反復的摸索,目前我覺得最理想的組合為:

      服務器:emby(刮削器運作穩定)

      手機:emby(內網穿透設置簡單)

      電視:kodi(功能強大)

      遠程:chrome web(任何設備都可用)


      教程網上也很多,只要你家里有NAS或者服務器,就可以自己弄啦。

      show下效果

      在web上,可以方便的控制服務器,以及直接選擇視頻觀看,電腦端,效果就沒那么重要了。


      手機emby客戶端,真的方便,遠程在任何地方訪問家里的私人影院,隨時刷劇爽歪歪。


      重頭戲還是電視上,目前主流電視和盒子都是安卓系統,都可以安裝kodi,選擇好皮膚后,影片排成墻,看起來爽心悅目。

      每部電影都有詳細的資料,也可以分國家,導演,演員,評分,類型等等進行篩選,對于超過千部以上很有用,因為自己也記不住自己有哪些電影。

      劇集信息非常強大,美劇收藏器,甚至每集都有信息介紹。


      最后是我家網絡現狀,因為沒有入住,所以外網測試暫時放置,先看看內部效果。

      主AP是吸頂樣式,白色的方塊,不顯眼,也沒有凌亂的線。

      性能強大,其實如果不要求全屋速率千兆,這個位置就夠正常家庭100平米基本覆蓋了。

      每個房間一個面板ap,主臥是性能更高的1750M面板,考慮臺式機書桌需求。

      測試無線網絡穩定性,從ping來看還是偶爾會有抖動,這個價位也不敢要求太多了,大部分時間都在3ms以內,游戲等高要求場景基本ok。

      有線網絡妥妥的,1ms以內,極佳的網絡環境。

      兩臺電腦,smb傳輸性能測試,基本上穩定在60MB以上,基本上可以滿足500Mbps碼流需求,因為涉及到電腦性能,測試不太嚴謹,日常家用來說,目前幾年肯定是夠用了。


      5、選一臺電視

         

      見下一章

      全屋家電(7):(20200521)電視還是投影?小孩子才做選擇題

      一、首先的問題是,家里是否需要電視(投影)?

      可能有人要問了,現在家里沒人看電視了,還花這個功夫干啥?隨便買一個給老人看就行了。

      反電視風潮已經流行了不短的一段時間,覺得用手機和pad大有取代之勢,也許有這樣的人群,但是否適合自己,還是不要人云亦云,要獨立思考。


      電視不受寵,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1. 觀看主流視頻,如有線和視頻網站,除了畫面大,和手機比音畫質區別不大

      2. 手機上有更豐富的內容和交互形式,比如抖音,直播

      3. 手機更方便,也更個性化


      所以如果只考慮以上優勢的人,是可以不買電視的。


      那現在的電視有什么優勢呢?

      1. 畫面大,如果是小孩老人使用為主,確實有用

      2. 影院級的音畫效果,注意聲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電視自帶的不行,需要額外音響

      3. 把家庭成員從手機拉回來,大家可以看同一個節目,促進家庭合睦

      4. 家庭裝飾的組成部分,傳統的電視墻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少不了

      5. 對主機游戲的愛好者來說,一臺電視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現在風靡全球的任天堂switch,是真香。


      二、投影的選擇關鍵點

      作為一個十年以上投影玩家,見證了這些年中國本土投影企業的快速成長。

      十年前,投影只是小眾愛好者群體范圍,選擇品牌基本就是索尼,愛普生,奧圖碼,松下,明基等

      而現在,互聯網品牌異軍突起,極米,堅果等銷量都非常不錯。


      買投影之前,先考慮清楚幾個問題:

      1、主要使用場景是明亮環境,還是昏暗環境?---這決定了你是否選擇高畫質,明亮環境下必然會損失畫質,沒有哪個電影院是開著大燈放電影的。

      2、是否有額外的音響系統?---影音效果,畫面和聲音相輔相成,沒有好的音響,畫面也就成了雞肋;反過來說,沒有好的音質,也就沒有必要追求好的畫質。

      3、是否有足夠的觀影距離?---投影需要距離來形成大畫面,如果距離太小,只能選擇短距投射的投影,激光電視或者紅米98寸電視。


      投影的參數非常多,也有很多科普文章,我總結幾個自身經驗里看,較少被關注的點:

      1、投影技術和個人感受

      投影技術主流主要是3LCD和DLP,兩者的區別網上很多,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不對比,同檔次區別并不大。

      目前大部分的互聯網品牌都采用了DLP,而3LCD是最傳統的技術,目前相對來說已經沒落。

      DLP技術相對3LCD來說,有個顯著的區別,就是通過色輪來控制色彩,在瞬間只有一種顏色,所以整體上說,3LCD色彩會更好。

      而在單片DLP上。色輪會導致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就是彩虹效應,在觀看DLP投影時,如果搖搖頭,會大概率看到類似彩虹的東西,但每個人感知不同,有些人會很敏感。

      而目前大部分的投影機器,都是單片DLP為主,所以購買前,一定要實際真機體驗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敏感。



      2、亮度和對比度

      大部分投影,都會標明自己的ansi流明多高,白天看怎么怎么好,實際上我個人覺得這是個極大的營銷誤導。

      早家用投影流行前,投影圈其實并不太關注絕對亮度,相反亮度高的機器一般都不是家用定位,而是商業型號,家用多數是亮度較低的。


      但并不是說越低越好,亮度是一個適中的范圍,不刺眼也不昏暗最好。


      因為ansi流明是個相對面積的指標,所以可以參考下表,看看多大面積選擇多大亮度最合適。


      可以看到,如果是120寸,亮度在500-1000都是合適觀看的。

      可能很多人又說了,現在投影都1500,2000多,這不是過亮了嗎?

      但實際上,有大神測試過部分機器,標稱亮度往往是實際的1倍,所以一般來說,2000流明基本就是1000的水平,也在合適觀看的范圍。


      亮度雖然達標了,但并不代表全部,因為在亮度足夠的情況下,對比度決定了色彩和畫質。

      高對比度能呈現出更多的色彩層級,反之則更少。

      3LCD投影因為液晶不能完全遮光,所以亮度越高,對比度越低,所以一般只能在暗環境觀看,確保良好的對比度。

      而DLP因為是微反射,不存在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對比度不受亮度影響(但并不代表DLP投影對比度一定高)。


      僅僅從對比度一項來看,就能區分專業級家用投影,和娛樂性投影的區別。

      這是萬元級奧圖碼的DLP投影,可以看到亮度和對比度是標注在一起的,對比度120萬比1:



      而選一個老羅帶貨的極米,網店參數沒有對比度參數,搜索了下民間信息,對比度應該是3000-5000:1



      所以從顯示效果來看,必然是天與地的區別。


      但畫面感受是個人喜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永遠不變。

      僅僅提醒對畫質有一定要求的人群,務必看仔細。


      3.鏡頭位移

      投影在安裝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安裝位置計算不準確,導致畫面變形或者無法投到幕布正中。

      一般輕微變形,可以通過梯形矯正來解決,但如果變形過大,矯正過多會影響畫質。

      高端投影儀一般都具備鏡頭位移功能,可以通過機械方式調整鏡頭,獲得冗余度更大的無損畫面。


      所以在硬裝階段,就要選擇好投影型號,并計算出準確的投影機放置位置,否則就只能祈禱自己運氣好了。


      總之,選擇投影時,關鍵技術指標要比是否自帶盒子功能,有沒有音箱等重要的多,這方面來說,國產品牌還有相當遠的路要走,如果只是想要一個大畫面,用起來方便,物美價廉的話,可以忽略這些建議,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不同產品定位的消費人群是不同的。


      三、電視的關鍵選擇點


      電視尺寸選多大的?

      在觀看舒適的前提下,越大越好。

      75寸比55寸在數字上只差了20,但在實際面積上有4倍之多,所以實際觀感差異是巨大的。

      而畫面足夠大,眼睛可以更輕松的觀看同樣的畫面,緩解眼睛疲勞,而且臨場感和立體感也會強烈的多。



      小孩子看電視容易近視?


      目前的科學研究,并沒有支持近視和電視觀看之間有直接關系,反而是和戶外運動(光照充足)有負相關,所以造成近視的原因不是電視,而是戶外運動不足。

      當然長時間看電視引起視覺疲勞,也不能說沒有影響,但看書,看手機或者其他東西都是一樣的,這個鍋不是電視背。



      在什么距離觀看?

      這個要從水平和垂直兩個方面來看。

      從水平距離上看,觀看的距離和畫面分辨率成反比,而且遠超常規想象。

      要清晰的看8k 70寸電視,需要在電視前半米左右?你能接受不?但事實就是如此

      但8k離我們還遙遠,目前主流視頻還是1080p為主,所以以65寸為標準,觀看距離在2-3米都合適。

      而很多選擇投影的人,在同樣距離看120寸也完全沒問題。

      上面是從眼睛的視覺感受來考慮,而從頸椎的考慮下,需要避免過大的畫面,因為看不全畫面,來回扭動是非常難受的,可以找個imax電影院,坐在前兩排感受一下。

      所以結合實際家里的觀看距離,到現場去感受下最好,但一般來說,65-85在常規3米情況下都合適,能選大的就選,更大的不是不可以,但除非你住別墅,否則首先要解決入戶的問題,電梯根本進不去。


      在垂直距離上,人一般是視覺中線+輕微俯視最舒服,仰著頭看電視,只能練就葛優躺的功力,頸椎也容易出問題。

      所以根據自己家的坐高情況和電視尺寸,做一個簡單估算即可,我家在餐廳坐高比較高,所以底線按照1.2m的75寸高度,而客廳則比較低,所以底線按照0.6m的110寸高度,還特別定制了投影幕。

      高度是特別容易出錯的地方,尤其是投影幕,一般都會偏高,因為都是從天花吊下來,看投影的時候,仰著脖子是非常酸爽的。


      為啥sony大法好?

      如果想買一個好電視,sony是繞不開的標桿,在如今面板集中在幾個大廠供應的時代,更多的各家的畫質處理能力差異了,在這方面sony基本是吊打各路英豪的。

      sony的x1圖像處理芯片黑科技,讓sony的畫質與其他品牌之間產生了巨大鴻溝,同樣都有分區光控,emec,超1000尼特的亮度,但sony的畫面會更好,這個在網上有大量的對比,可以自己感受。

      所以,追求畫質就閉著眼睛高喊大法好就行。

      sony今年發布了5款新品,a8h是oled,因為技術先進性,畫質絕對沒的說,但同尺寸的價格也沒得說,另外還有燒屏的不可避免,因為考慮到要接電腦,一定會長時間顯示固定畫面,同時77寸的價格實在是感人。所以只好放棄。

      z8h不要看,8k旗艦,普通的房子不配這個電視。

      x8000h性價比最高,但畫質會明顯跳水,沒有分區控光,都買sony了還考慮這玩意干啥?

      最糾結的就是x9000h和x9500h,9000有面向下一代游戲主機的hdmi2.1,可以實現4k 120hz,但畫質更好的液晶旗艦9500卻只有hdmi2.0,大法這個刀法好狠。

      權衡再三,因為考慮到觀影和游戲55開,此外4k 120hz的游戲,目前的2080ti都搞不定,所以預計幾年內還無法普及,所以還是選擇了9500h。


      題外話,小米不香嗎?

      小米在合適的需求面前還真的挺香,如果只需要大屏幕追劇看綜藝,買小米沒錯,操作也人性化。

      而且我一度還種了小米壁畫電視的草,顏值真的過關,完全是藝術品,平常就是世界名畫展覽,但現場體驗畫質實在無法達到我的要求,只好放棄了。

      全屋家電(8):(20200523)電視到貨安裝與調試

      sony電視送貨后,先檢查了箱子,沒有破損。

      sony的要求是不可以自行開箱,否則后果由個人承擔,于是把箱子放到安全的角落,然后電話客服預約安裝上門。


      師傅上門后,兩個人合力把機器抬出來,并先安裝腳架試機。

      我算是第一批到貨的,師傅說我這里是裝他的第五臺。


      本來自作聰明,網上買了便宜的伸縮掛架,因為官方只有固定的,伸縮的是老款掛架改裝的,但在實際安裝發現背面孔位不足,只能退貨并安裝了官方的。

      自己買的只要200,官方這個鐵條包安裝450,有點無奈。

      順利上墻,漂亮!

      連上ps4看看效果,手機屏攝,拍攝參數調整到盡量接近人眼觀感,遠超預期。

      可以看到奎斯托身上的護甲材質細節清晰,紋理很真實,背景黑色純凈。


      放段1080p藍光級電影,飛濺的水珠,正好是慢動作鏡頭,顆顆分明,;車輛高速動態畫面,也能清晰看到車身細節,不會有模糊一片的情況。

      媽網放不了視頻了,只能放張敦刻爾克。


      開機無廣告,可自行安裝app,配合自家回音壁,搭配ps4和htpc,家庭娛樂影音區完工!


      入住秀家(1):(190922)硬裝畢業,第一波畢業照

      1、入戶

      大門刷了漆,質感和顏色都達到了自己的審美標準。

      看看以前的朱紅...豬肝紅大門對比圖。

      從外側看起來很有金屬感。


      入戶首先是鞋柜和掛架洞洞板。


      2、LDK區

      起居區

      餐廳區

      廚房區

      整體觀感


      3、洗手間(半成品,柜子未完工)


      4、臥室區



      入住秀家(2):(20200525) 酷炫的多功能餐廳

      實際上餐廳的布局,是兼顧了西廚,用餐,娛樂幾方面考慮的。

      靠窗區域配置蒸箱烤箱,旁邊是和廚房一致的賽麗石臺面,實際操作中,把高溫食材取出,放在這里安心又方便。



      入門烘培,也做了些小糕點,成了疫情期間的調劑品。


      寬廣的橡木大桌子,真的是高顏值又能打,在這里干什么都舒服。做樂高分類零件,不要太舒心。

      特意選的2米條凳,加了一布一皮兩個坐墊,有趣又增加了舒適感。而且這里坐起來很方便,多坐幾個人也不擁擠,也不占地方。


      娛樂區配置了wave書柜,兼作電視柜+陪餐柜,因為其靈活多變的組合,滿足各種要求,還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抽屜,是我最喜歡的家具。但因為其強烈的不規則感,也可能是很多人的噩夢。

      電視掛墻并配置回音壁,rgb氛圍燈,使用ps4+itx主機作為視頻源,基本上是放大版的書房配置了。


      巨型電腦,在家也有開會的感覺。


      這么酷炫的配置,還是要視頻才能說清楚。

      這段影片注意看后半段進入宇宙以后,整個氛圍一下子暗下來,放佛進入了黑暗無邊的世界,突然又爆發了戰斗,閃爍的光影效果炸裂。


      這段影片里,可以看到由于警報拉響,背景會有規律的警報聲,而氛圍燈會配合閃爍紅燈,簡直太帥了!

      入住秀家(3):(20200922)入住前的定妝照 LDK區

      經過漫長的2年,裝修已經接近了最終的尾聲,除了一些收尾,只余入伙了。


      先展示一下作為核心的LDK區。


      作為最初的設想,LDK區是圍繞著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社交展開的,同時能保證每個個體的習慣需求,以及臨時待客區域。


      廚房區和餐廳區全開放,讓兩者成為一體的空間,而地面也用瓷磚來區隔,同時方便打理。

      廚房最顯眼的就是一個標準尺寸的島臺,有消毒柜,儲物空間,洗菜水盆,上方還有一個個人最喜歡的鍋架,以及突出柜體的橡木吧臺。在這里做料理,心情真的愉悅。

      西廚區設置了蒸烤箱,以及相當大的操作臺,放在餐桌旁邊。轉身就能放置。

      餐廳區域放了一面墻的多功能柜子+電視,這里兼顧了書柜,餐邊柜,電視柜多功能,電視放在這里,起到娛樂的點綴作用,又不喧賓奪主,有效的控制了看電視過長的問題。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的效果。

      起居區是個環繞的交流區,人走過來就不由自主想攤在沙發上,或者坐在地毯上,十分放松。

      一面墻做了柜子,用來展示+書柜+影音柜+儲物,并部署了暗裝的投影系統,用來看大片。

      對這種瘋馬皮的色澤和質感沒有抵抗力。

      廣告標準動作來一個,隨時可以掛上的秋千,讓這里也成了孩子的樂園。

      沙發上方是投影機隱藏的地方,復古小冰箱用來邊觀影邊吃冷飲最合適了。

      休閑陽臺區,當時在北京失物招領,得知帆椅已經停產,馬上下單買了把紅色的,結構上有一種特別的精致感。

      地面的星光燈是設計師從設計之初就要求預留的,非常的浪漫。

      陽臺的門窗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折疊門價格太貴了,咬牙上了以后,真香啊,視野和空間感比推拉門好太多了!

      陽臺植物慢慢增加中,這顆檸檬樹長勢非常好,已經結了兩顆小檸檬了。


      入住秀家(4):(20200923)入住前的定妝照 part2 臥室

      主臥

      因為主臥結構做了優化,空間好用太多了,一面墻的衣柜,一張帶護翼的大床,絲毫不局促。

      衣柜也是壁櫥,花了巨大心血打造,一家人都很滿意。

      利用空間做了一個讀書角,兼顧化妝臺。

      主衛統一用了暗藏龍頭,花灑,壁掛馬桶,盡量簡潔。

      兒童房

      用簡單的成品家具搭建,隨著孩子成長不斷更新。

      夢幻的小房子床,布滿星空的想象。

      利用壁櫥位置,做了定制柜子,足夠孩子的衣物存放。




      • 裝修準備
      • 主體拆改
      • 水電階段
      • 泥工油漆
      • 木工階段
      • 主體安裝
      • 家具軟裝
      • 全屋家電
      • 入住秀家

      點評

      cantonpie  威乃達的櫥柜啊,呵呵  發表于 2019-1-21 11:27
      楊過  哇!期待麻油的智能家~麻油可以參加裝修日記大賽:https://act.mama.cn/subject/index-id-fifthecorationdiary.html 向更多有經驗麻油取經~現曬畢業照還能領取畢業禮~  發表于 2018-11-12 16:12
      已有 1 人評分經驗值 收起 理由
      楊過 + 300 麻油可以加下過兒微信:yingtongjie1118.

      總評分: 經驗值 + 300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0

      帖子
      47 
      經驗值
      981  
      注冊時間
      2018-9-24 
      BB生日
      2017-07-31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哇 光看信息就很期待內容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42 
      經驗值
      1990  
      注冊時間
      2014-7-9 
      BB生日
      2008-01-1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687 
      經驗值
      4491  
      注冊時間
      2009-3-25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金茂的豪宅也手工差呀?我的貧民窟北大不就更該砸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33 
      經驗值
      5010  
      注冊時間
      2018-7-6 
      BB生日
      2016-07-01

      1 裝修日記寫手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回復 psychewu 的帖子

      鄰居你好,北大也很不錯,看上四房,只是因為客廳朝向北,購買未遂。
      裝修因人而異,我更喜歡折騰

      已有 1 人評分媽幣 收起 理由
      楊過 + 200 恭喜麻油上首頁了呀~

      總評分: 媽幣 + 200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956 
      經驗值
      18348  
      注冊時間
      2007-2-13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在廣州,羽絨服也穿不了幾天,裝地暖真的是浪費。有錢人任性。
      來自[移動wap版]

      Rank: 10

      帖子
      92 
      經驗值
      860  
      注冊時間
      2018-1-19 
      BB生日
      2017-09-03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現在好像還不用穿羽絨服吧。。。大廣東還很好太陽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6345 
      經驗值
      36880  
      注冊時間
      2008-7-18 
      BB生日
      2010-01-01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0mama_decoration

      哇!期待麻油的智能家~麻油可以參加裝修日記大賽:https://act.mama.cn/subject/index-id-fifthecorationdiary.html 向更多有經驗麻油取經~現曬畢業照還能領取畢業禮~

      Rank: 3Rank: 3Rank: 3

      帖子
      10 
      經驗值
      50  
      注冊時間
      2018-11-12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202 
      經驗值
      3886  
      注冊時間
      2017-6-7 

      1 裝修日記寫手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看樓主的帖子,感覺自己看到了一個全智能家居體驗的生活場景,哈哈

      Rank: 12Rank: 12Rank: 12

      帖子
      101 
      經驗值
      1257  
      注冊時間
      2018-6-12 
      BB生日
      2017-03-28

      NO.1100【第五屆裝修日記大賽一等獎】(進度95%,花費95%)不滿意開發商的精裝修,砸掉重來!以智能+開放式LDK+中風地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的居所

      蠻期待樓主智能家居系統!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138 
      經驗值
      2432  
      注冊時間
      2013-2-1 

      1 裝修日記寫手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33 
      經驗值
      5010  
      注冊時間
      2018-7-6 
      BB生日
      2016-07-01

      1 裝修日記寫手

      Rank: 10

      帖子
      經驗值
      937  
      注冊時間
      2016-2-8 

      1 裝修日記寫手